意思解释
同谢师厚宿胥氏书斋闻鼠其患之
原文展示:
灯青人已眠,饥鼠稍出穴。掀翻盘盂响,惊聒梦寐辍。唯愁几砚扑,又恐架书啮。痴儿效猫鸣,此计诚已拙。
白话文翻译:
灯光微弱,人已经入睡,饥饿的老鼠缓缓爬出洞穴。它翻动盘子和碗,发出响声,惊扰了我美好的梦境。只担心几本砚台会被打翻,又恐怕书架上的书会被啃咬。傻孩子模仿猫叫,这个主意实在拙劣。
注释:
字词注释:
- 灯青:灯光微弱的样子。
- 饥鼠:肚子饿的老鼠。
- 稍出穴:慢慢从洞里出来。
- 掀翻:翻动、翻倒。
- 盘盂:碗和盘子。
- 惊聒:惊扰和喧闹。
- 梦寐:梦中,睡觉。
- 唯愁:只担心。
- 几砚:几本砚台。
- 架书:书架。
- 痴儿:傻孩子。
- 效猫鸣:模仿猫叫。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安静的夜晚因鼠而生的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梦得,号香涛,宋代诗人,生于浙东,后来定居于南京。他以五言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在书斋中的夜晚,因老鼠出没而感到困扰。反映出他在追求宁静和专注的学习中所遇到的现实烦恼,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幽默的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以及对学习环境的珍视。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鼠的骚扰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幽默。
诗的开头“灯青人已眠”,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灯光下入睡。但随即而来的“饥鼠稍出穴”则打破了这种宁静,老鼠的出现不仅是对身体的惊扰,更是对心灵的打扰。随着“掀翻盘盂响”的描写,声音的喧闹更加加强了这种紧张感。
在“唯愁几砚扑,又恐架书啮”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文具的担忧,这种细致的关心反映了诗人的学者身份和对知识的重视。最后一句“痴儿效猫鸣,此计诚已拙”则是对自己无奈的自嘲,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调侃。
整首诗通过幽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小烦恼的敏感和自我调侃,展现了一个学者的风范与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青人已眠:灯光微弱,诗人已经入睡,设定了夜晚的情景。
- 饥鼠稍出穴:饥饿的老鼠缓缓爬出洞,暗示了即将发生的骚扰。
- 掀翻盘盂响:老鼠翻动碗和盘子,发出声响,打破了夜的宁静。
- 惊聒梦寐辍:声音惊扰了梦境,表明了诗人对梦境的珍视。
- 唯愁几砚扑:诗人担心砚台被打翻,显示了对文具的珍惜。
- 又恐架书啮:又害怕书架上的书被啃咬,反映出对知识的重视。
- 痴儿效猫鸣:孩子模仿猫叫,显示了诗人的无奈情绪。
- 此计诚已拙:最后自嘲这个办法确实笨拙,表现了幽默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老鼠赋予行动,使其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老鼠的骚扰,表达了诗人对学习环境的重视以及对生活小烦恼的幽默态度,反映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知识和求索。
- 老鼠:象征生活中的小烦恼。
- 砚台:象征学问和文人生活。
- 书架:象征知识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灯青人已眠”意指什么?
- A. 天亮了
- B. 夜晚安静
- C. 人们在忙碌
- D. 人们在聚会
-
“掀翻盘盂响”中的“盘盂”指的是什么?
- A. 笔
- B. 书
- C. 碗和盘子
- D. 墨水
-
诗人对孩子模仿猫鸣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 A. 赞赏
- B. 无奈
- C. 生气
- D. 疲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通过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思虑,表现出孤独和对生活的感慨,但梅尧臣更多地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生活的琐碎,而杜甫则透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