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时间: 2025-01-22 12:14:15

绿窗睡起小妆残。

玉钗低堕云鬟。

回纹枉寄见伊难。

心绪阑珊。

翠袖两行珠泪,画楼十二阑干。

销磨今古霎时间。

恨杀青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堂春
——朱埴

绿窗睡起小妆残。
玉钗低堕云鬟。
回纹枉寄见伊难。
心绪阑珊。
翠袖两行珠泪,
画楼十二阑干。
销磨今古霎时间。
恨杀青山。

白话文翻译:

在绿窗前醒来,妆容尚未完全。
玉钗滑落,发鬟也随之松散。
想要寄托思念,然而却很难见到他。
心情恍惚,不知所措。
翠袖上流下两行泪珠,
画楼的栏杆高耸,仿佛有十二道。
时光如流,古今交替,都在这一瞬间消磨。
对青山的恨意愈发强烈。

注释:

  • 绿窗:指窗户的颜色,象征青翠。
  • 妆残:指妆容尚未完全,表达懒散和忧愁的状态。
  • 玉钗:一种华丽的发钗,象征女子的美丽。
  • 云鬟:形容女子的发型,轻盈如云。
  • 心绪阑珊:形容心情迷茫、散乱。
  • 翠袖:指女子的袖子,色彩鲜艳。
  • 珠泪:泪水如珠,形容悲伤。
  • 画楼:风雅的楼阁,常用以描绘女子的居所。
  • 销磨今古霎时间:时光流逝,古今交替的瞬间。
  • 恨杀青山:表达对青山的强烈怨恨,可能是因为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苦闷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埴,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著称。他的词作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世界,常常流露出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画堂春》是朱埴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那时,社会动荡,士人多有感慨,诗词成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此作品通过女子的视角,展现内心的孤寂与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画堂春》借助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女子在孤独中对爱情的向往与失落。开篇的“绿窗睡起小妆残”描绘了一种慵懒而忧伤的状态,暗示了她的情感并不如表面般平静。随着玉钗的滑落和云鬟的松散,隐含着爱情的无常与脆弱。

接下来的“回纹枉寄见伊难”,展现了对恋人的思念之苦,似乎在诉说她渴望与他相见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这种情感的错位在“心绪阑珊”中得以深化,句中的“阑珊”象征着迷惘的心态,恍惚与孤独交织,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内心状态。

“翠袖两行珠泪”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悲伤,泪水如珠,显示出她的脆弱与无助。而“画楼十二阑干”则在空间上增加了她的孤独感,栏杆的数量仿佛也在暗示着她对爱情的无尽期盼与失落。

最后的“销磨今古霎时间,恨杀青山”则是对个人感受与历史变迁的哲思,时间的流逝使得她对青山的怨恨愈发强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所经历的孤独与苦痛,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窗睡起小妆残:描绘女子醒来后的状态,暗示她的情感并不如表面光鲜。
  2. 玉钗低堕云鬟:象征爱情的无常,发饰的失落隐喻着内心的动荡。
  3. 回纹枉寄见伊难:表达思念之苦,渴望见面却无能为力。
  4. 心绪阑珊:心情恍惚,迷茫不知所措。
  5. 翠袖两行珠泪:用泪水传达悲伤,象征着她的脆弱。
  6. 画楼十二阑干:描绘孤独的环境,增加情感的深度。
  7. 销磨今古霎时间:反映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古今交替让人感到无奈。
  8. 恨杀青山:表达对静谧环境的不满,暗示内心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泪比作珠子,生动形象。
  • 拟人:时光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句的力度。
  • 对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女子的视角,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时空的交错。主题在于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寻,同时又对时间流逝的无情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恨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窗: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 玉钗:象征女性的华贵与脆弱。
  • 珠泪:象征着悲伤与无奈。
  • 画楼:象征着渴望的爱情空间。
  • 青山: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窗睡起小妆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忧愁
    C. 轻松

  2. “翠袖两行珠泪”中的“珠泪”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忽视

  3. 诗中对时间的感慨体现在那一句?
    A. 玉钗低堕云鬟
    B. 销磨今古霎时间
    C. 心绪阑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但其语言更加婉约细腻,情感更加直接。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与人生的感慨,情感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