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见《众香词》、《词综》》

时间: 2025-01-24 00:55:51

瑞脑空烧入夜香。

轻风吹恨上罗裳。

倚栏无语看明月,暗觉芭蕉影半墙。

秋寂寞,夜凄凉。

偏来愁思恼愁肠。

愁肠寸寸因愁绝,又送愁人两鬓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脑空烧入夜香。轻风吹恨上罗裳。
倚栏无语看明月,暗觉芭蕉影半墙。
秋寂寞,夜凄凉。偏来愁思恼愁肠。
愁肠寸寸因愁绝,又送愁人两鬓霜。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人静,香炉中的香料已经熏烧得空空如也。轻风拂过,带来怨恨,飘荡在我的衣裙之上。
我倚着栏杆,无言地凝视着明亮的月光,隐约间看到芭蕉树的影子映在墙上。
秋天的夜晚寂寞无比,令人感到凄凉。偏偏愁思如潮水般涌来,扰乱了我的心绪。
愁肠寸寸,因忧愁而断绝,又让愁苦的人长出了两鬓白霜。

注释:

  • 瑞脑: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
  • 罗裳:轻薄的衣裙,通常指女性的衣服。
  • 倚栏: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闲适或思索的姿态。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用以象征凄凉与孤独。
  • 愁肠寸寸:形容内心愁苦,痛苦成寸。
  • 鬓霜:指鬓发因愁苦变白,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心境的沉重。

典故解析:

  • :在古诗词中,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孤独和离愁。
  • 芭蕉影:芭蕉树的影子常与秋天的孤寂和忧愁相联系,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端,清代词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作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具有浓厚的抒情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秋夜,作者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鹧鸪天》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著称。整首词通过“夜香”、“明月”和“芭蕉影”等意象,将秋夜的孤独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香气的消散与轻风的拂动,暗示着内心的怨恨与思绪的纷扰。接着,诗人倚栏而立,凝视着明月,反映出他内心的无奈与沉思。暗觉的芭蕉影则是对孤独的进一步强调,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法名状的愁苦。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愁思的深刻描绘,秋夜的寂寞与凄凉交织在一起,愁肠寸寸,愁思不断,最终化为两鬓霜白的无奈。这种情感的递进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使得整首词在抒情中充满了哲思。

通过细致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潘端在这首词中成功地传达了秋夜的孤独与心灵的愁苦,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瑞脑空烧入夜香:夜晚,香炉中的香料已经烧尽,暗示着夜的静寂和情感的冷淡。
  2. 轻风吹恨上罗裳:轻风拂过,带来一种怨恨的情感,似乎在缠绕着诗人的衣裙。
  3. 倚栏无语看明月:诗人静静地倚靠在栏杆上,默默地凝视着明亮的月光,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沉思。
  4. 暗觉芭蕉影半墙:隐约看到芭蕉树的影子投射在墙上,进一步增添了孤独的气氛。
  5. 秋寂寞,夜凄凉:夜晚的寂寞与凄凉,强调了秋天的孤独感。
  6. 偏来愁思恼愁肠:愁思如潮水般涌来,扰乱了内心的宁静。
  7. 愁肠寸寸因愁绝:愁苦的内心一寸寸地被撕扯,表现出愁苦的深度。
  8. 又送愁人两鬓霜:因忧愁而让人两鬓生霜,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愁苦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描述为“愁肠”,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痛苦。
  • 拟人:将风和月赋予情感,使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如“秋寂寞,夜凄凉”,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孤独和愁苦,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寂寞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夜香: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暗示内心的情感波动。
  2. 明月:常用来象征思念与孤独,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3. 芭蕉影:象征着凄凉与孤独,增添了秋夜的哀愁氛围。
  4. 愁肠:代表着内心的忧愁与痛苦,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
  5. 鬓霜: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愁苦,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瑞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香料
    b) 一种花
    c) 一种酒

  2. 填空题:诗人倚栏无语,看明月,暗觉____影半墙。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愁肠寸寸因愁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对/错)

答案:

  1. a) 一种香料
  2. 芭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使用了细腻的意象和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展现了对月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情感深邃,意象丰富。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