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时间: 2025-05-16 20:0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樊增祥 〔清代〕
今夕鹣鹣,明朝燕燕,挑灯絮语秦邮。
陇首芳梅,暗香不到扬州。
一条灞水清于剑,问可能割断离愁。
话前游。和靖姻盟,是几生修。
红闺渲染伤春稿,笑鹤声天上,一一能偷。
月淡天低,心睡陇水东流。
美人胎息花之画,玉田词重上矾头。
卷帘钩。纵有斜阳,未碍登楼。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鹣鹣(比喻情人)正在一起,明天的燕燕(比喻归来的信使)也在一起,挑着灯光叙说着离别的情感。
在陇山的梅花盛开,暗香却飘不到扬州。
一条灞水比剑还清,难道真的可以割断离愁吗?
谈论着往日的游玩,和靖的姻盟究竟是几世的修行?
红色闺房里的春愁,就像那笑声传来的仙鹤,能否偷走我的忧愁?
月光淡淡,天空低垂,心在陇水中沉沉入睡。
美人的胎息如同花朵的画,玉田的诗句重上铅头(指诗句经过反复推敲)。
卷起窗帘,虽有斜阳,却也阻挡不了我登楼的心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鹣鹣:比喻情人,源于《离骚》“相去日已远”。
- 秦邮:古代的邮递,意指书信或音信。
-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 离愁:思念之苦。
- 和靖:指王维与他的妻子之间的情谊。
- 卷帘钩:形容卷起帘子的动作。
典故解析:
- 和靖姻盟:源于王维与其妻的爱情故事,强调两人之间的情感深厚。
- 灞水:指的是长安附近的水,以清澈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诗书熏陶。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樊增祥中年时期,正值其仕途不顺与情感困扰的阶段,诗中隐含着对离愁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充满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离愁的无奈。开篇以鹣鹣、燕燕的意象引入,表现出恋人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伤感。诗中“陇首芳梅,暗香不到扬州”,通过梅花的清香与地理的遥远,传达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梅花虽美,却因距离而无法相见。
“灞水清于剑,问可能割断离愁”,这句富有哲理,表达了即使水流再清澈,也无法割断心中的离愁,水象征着柔情,而剑则是割断的力量,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
后半部分提到的“和靖姻盟”不仅是对王维爱情的引用,也是对自身情感的反思。红闺的伤春与天上鹤声的对比,表现出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却又无法逃避现实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离愁及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夕鹣鹣,明朝燕燕,挑灯絮语秦邮。
诗人描绘了今夜与明日的情感交织,鹣鹣与燕燕象征着恋人,挑灯对话暗示着夜深的思念,秦邮则指信件传递的情感。 -
陇首芳梅,暗香不到扬州。
诗人用“芳梅”象征美好的爱情,但暗香难以传递,暗示着情感的遥远与无法实现。 -
一条灞水清于剑,问可能割断离愁。
用灞水的清澈与剑的锋利形成对照,表明即使有美丽的事物,也无法割舍内心的悲伤。 -
话前游。和靖姻盟,是几生修。
提及王维的爱情故事,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情感的追忆。 -
红闺渲染伤春稿,笑鹤声天上,一一能偷。
红闺中的伤感与天上鹤声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想要偷得一丝快乐。 -
月淡天低,心睡陇水东流。
描绘夜晚的宁静,心如水流般沉静,暗示着内心的沉重。 -
美人胎息花之画,玉田词重上矾头。
美人与花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艺术的执着。 -
卷帘钩。纵有斜阳,未碍登楼。
最后,卷起帘子,面对落日,仍然不妨碍诗人对未来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鹣鹣”“燕燕”比喻恋人,增强感情的直接性。
- 对仗:如“月淡天低”“心睡陇水”,形成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离愁的无奈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怀念,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鹣鹣:象征情人。
- 梅花:象征美好而遥远的爱情。
- 灞水:象征情感的清澈与复杂。
- 红闺: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鹣鹣”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情人
- C. 家人
-
“陇首芳梅,暗香不到扬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欢喜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和靖姻盟”是指谁的爱情故事?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杜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离愁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诗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樊增祥则侧重于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