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题平望湖画帧》
时间: 2025-01-27 03:50: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题平望湖画帧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江天漠漠飞鸿去。曾忆向苕溪路。
野涨挼蓝谁唤渡。红船乌榜,绿蓑青箬,莺脰湖边雨。
斜川图上烟云暮。千顷波光凌尺素。
莫道风波增几许。钓筒茶灶,幡竿鱼磬,便拟从他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江天苍茫,鸿雁南飞的景象。曾经我回忆起在苕溪旁走过的路。水涨得很高,谁来呼唤渡船呢?红色的小船和黑色的船桨,绿蓑衣和青箬帽,黄莺在湖边雨中鸣叫。斜阳下的山川图卷,烟雾与云彩在黄昏中交融。千顷波光在水面上闪烁,像一尺长的素绢。不要说风波增加了多少,我只想在这里钓鱼、喝茶,安静地过日子。
注释:
- 江天漠漠: 形容江面辽阔空旷,景象宁静。
- 飞鸿去: 指鸿雁南飞,象征离别与思念。
- 苕溪路: 指苕溪旁的道路,这里有回忆的情感。
- 野涨挼蓝: 野外的水涨起,挤压着蓝天,意指自然景色的变化。
- 红船乌榜、绿蓑青箬: 描述船只的颜色和渔夫的打扮,展现生活的情景。
- 莺脰: 黄莺的声音,形容春天的生机。
- 千顷波光: 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
- 钓筒茶灶: 描述钓鱼和饮茶的宁静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字子谦,号临川,清代词人,才华横溢,诗词兼擅,尤其以词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平望湖的画前,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 题平望湖画帧》以其悠远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词人的艺术成就。开篇以“江天漠漠飞鸿去”引入,设定了辽阔的自然背景,浑然天成。鸿雁的飞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内心的思念,紧接着通过“曾忆向苕溪路”引发了对往昔的追忆,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怀旧。
词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细致入微,“红船乌榜,绿蓑青箬”,不仅展现了渔民生活的生动场景,也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同时,词人通过“千顷波光凌尺素”进一步深化了水面波光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心灵的宁静与安逸。结尾以“便拟从他住”收束,体现了词人对简单、平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对自然的依恋。
整首词不仅在描写自然与人生中游刃有余,也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哲思和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天漠漠飞鸿去。”:描绘了辽阔的江面与飞离的鸿雁,渲染出一种空旷与孤寂的气氛。
- “曾忆向苕溪路。”:引入回忆,表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惜。
- “野涨挼蓝谁唤渡。”:表达了自然的变化和对渡船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无奈。
- “红船乌榜,绿蓑青箬,莺脰湖边雨。”:生动描绘出渔民生活的场景,增添了生活气息。
- “斜川图上烟云暮。”:通过图画描写,展现出黄昏的宁静与美丽。
- “千顷波光凌尺素。”:水面波光闪烁,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光影美。
- “莫道风波增几许。”:以劝解的口吻,表达出对生活波折的淡然态度。
- “钓筒茶灶,幡竿鱼磬,便拟从他住。”:描绘理想的闲适生活,表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 “千顷波光凌尺素”将水面波光比作素绢,增添了美感。
- 拟人: “莺脰湖边雨”,赋予了鸟类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 “红船乌榜,绿蓑青箬”,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渔民生活,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江天: 象征广阔的自然与无尽的思绪。
- 飞鸿: 代表离别与思念,传递出孤独感。
- 红船乌榜: 象征着渔民的生计和自然的亲密接触。
- 千顷波光: 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天漠漠飞鸿去”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孤寂
- C. 愤怒
- 词人想要在诗中传达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 A. 忙碌
- B. 悠闲
- C. 竞争
答案:
- B. 孤寂
- B. 悠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
- 《临江仙》 冯延巳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 该词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冯延巳《临江仙》: 通过描绘江水与景色,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词曲鉴赏》
以上内容可帮助读者全面理解《青玉案 题平望湖画帧》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