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侍郎挽词》

时间: 2025-05-18 15:17:59

少赞经纶业,周家已卜年。

谤兴无白日,心在有青天。

迁谪还迎母,囏危复用贤。

未令吾道泰,星殒灌城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侍郎挽词 赵师秀 〔宋代〕 少赞经纶业,周家已卜年。 谤兴无白日,心在有青天。 迁谪还迎母,囏危复用贤。 未令吾道泰,星殒灌城边。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便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周朝的兴衰早已预见。 虽然诽谤如影随形,但心中始终怀有对正义的信念。 即使被贬谪,依然孝顺迎接母亲,面对困难仍能任用贤才。 可惜未能使我的理想得以实现,如同星辰陨落在灌城之边。

注释:

  • 少赞经纶业:年轻时便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 周家已卜年:周朝的兴衰早已预见。
  • 谤兴无白日:诽谤如影随形,没有一天停止。
  • 心在有青天:心中始终怀有对正义的信念。
  • 迁谪还迎母:即使被贬谪,依然孝顺迎接母亲。
  • 囏危复用贤:面对困难仍能任用贤才。
  • 未令吾道泰:未能使我的理想得以实现。
  • 星殒灌城边:如同星辰陨落在灌城之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字子美,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此诗是为徐侍郎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徐侍郎的敬仰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创作背景: 徐侍郎是一位有才能的官员,但因政治斗争被贬谪,最终不幸去世。赵师秀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徐侍郎的敬仰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徐侍郎生平的回顾,展现了他年轻时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孝顺。诗中“谤兴无白日,心在有青天”一句,既表达了徐侍郎面对诽谤的无奈,也彰显了他对正义的坚守。最后两句“未令吾道泰,星殒灌城边”,则抒发了对徐侍郎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以及对其不幸去世的哀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徐侍郎生平的描绘,传达了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赞经纶业,周家已卜年。

    • 年轻时便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周朝的兴衰早已预见。
    • 用词:“经纶业”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卜年”指预见未来。
    • 意象:通过“经纶业”和“卜年”展现了徐侍郎的才华和远见。
  2. 谤兴无白日,心在有青天。

    • 诽谤如影随形,没有一天停止,但心中始终怀有对正义的信念。
    • 用词:“谤兴”指诽谤,“青天”指正义。
    • 意象:通过“白日”和“青天”对比,突出了徐侍郎的坚韧和信念。
  3. 迁谪还迎母,囏危复用贤。

    • 即使被贬谪,依然孝顺迎接母亲,面对困难仍能任用贤才。
    • 用词:“迁谪”指被贬谪,“囏危”指困难。
    • 意象:通过“迎母”和“用贤”展现了徐侍郎的孝顺和智慧。
  4. 未令吾道泰,星殒灌城边。

    • 未能使我的理想得以实现,如同星辰陨落在灌城之边。
    • 用词:“吾道泰”指理想实现,“星殒”指不幸去世。
    • 意象:通过“星殒”表达了徐侍郎的不幸去世和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谤兴无白日”比喻诽谤如影随形,没有一天停止。
  • 对比:“心在有青天”与“谤兴无白日”形成对比,突出了徐侍郎的坚韧和信念。
  • 象征:“星殒灌城边”象征徐侍郎的不幸去世和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徐侍郎生平的回顾,展现了他年轻时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孝顺。诗中表达了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传达了对徐侍郎的敬仰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意象分析:

  • 经纶业: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展现了徐侍郎的才华和远见。
  • 青天:指正义,突出了徐侍郎的坚韧和信念。
  • 星殒:象征徐侍郎的不幸去世和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谤兴无白日”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诽谤如影随形,没有一天停止。 B. 白天没有诽谤。 C. 诽谤在白天发生。 D. 诽谤在晚上发生。

  2. 诗中“心在有青天”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心中始终怀有对正义的信念。 B. 心中有蓝天。 C. 心中有青天白日。 D. 心中有青天大帝。

  3. 诗中“未令吾道泰”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未能使我的理想得以实现。 B. 我的理想已经实现。 C. 我的理想很顺利。 D. 我的理想很困难。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颂,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赵师秀《徐侍郎挽词》:两者都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颂,而赵师秀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徐侍郎的同情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赵师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