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26 01:42:09

分袂情怀,快风一箭轻帆举。

暮烟云浦。

芳草斜阳路。

输与闲鸥,朝暮潮来去。

空凝伫。

小桥樊素。

金屋春深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分袂情怀,快风一箭轻帆举。
暮烟云浦。芳草斜阳路。
输与闲鸥,朝暮潮来去。
空凝伫。小桥樊素。
金屋春深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轻快的风吹起帆船,仿佛像箭一样快速。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水面上,夕阳斜照着芳草遍地的道路。与悠闲的海鸥相比,我在早晨和傍晚的潮汐中徘徊不去。空余我在这里凝视,身边的小桥和素雅的樊树,仿佛身处于金色的屋子,春天的深处。

注释:

  1. 分袂:分别,离别。
  2. 情怀:情感,情思。
  3. 快风一箭:形容风势急促如箭。
  4. 轻帆:轻便的船帆。
  5. 暮烟云浦:黄昏时分,烟雾弥漫的水边。
  6. 芳草斜阳路:芳香的草地和夕阳洒落的道路。
  7. 输与闲鸥:比不及闲适的海鸥。
  8. 朝暮潮来去:早晚潮水的涨落。
  9. 空凝伫:空闲中凝视伫立。
  10. 樊素:樊是古代一种植物,素代表简单、清雅。
  11. 金屋春深处:金屋象征着富贵、温暖,春意盎然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生活在宋代,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词往往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创作背景:

本词可能创作于离别之际,表达诗人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在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达,诗人们常通过诗词抒发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一幅离别的画面。开篇的“分袂情怀”直接点明了情感的主题,展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接下来“快风一箭轻帆举”描绘了轻快的船只在风中飞驰的情景,给人一种迅速而又惆怅的感觉。随后,词人笔触转向自然,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烟雾和斜阳,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输与闲鸥,朝暮潮来去”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即便与悠闲自在的海鸥相比,自己依然无法摆脱潮水的来去。小桥和樊素的描写,既是对周围环境的刻画,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的“金屋春深处”则是对温暖、富贵生活的幻想与渴望,给整首词增添了几分温情与希望。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传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分袂情怀:离别时的情感愈发浓烈。
  2. 快风一箭轻帆举:形象地描绘出船只在风中的轻快与迅速。
  3. 暮烟云浦:傍晚的景色朦胧,暗示着伤感。
  4. 芳草斜阳路:夕阳下的道路,给人一种温暖却又伤感的感觉。
  5. 输与闲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悠闲的海鸥形成对比。
  6. 朝暮潮来去:潮水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空凝伫:在这里静静地望着,感受离别的无奈。
  8. 小桥樊素: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9. 金屋春深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快风一箭”,形象生动地表达风的急促。
  • 拟人:如“潮来去”,赋予潮水以动作,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对仗:如“朝暮潮来去”,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离别时的情感,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厚重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快风:象征着迅速与自由。
  2. 轻帆:象征着轻松与无忧。
  3. 暮烟:象征着惆怅与离别的情绪。
  4. 芳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5. 闲鸥:象征着随意与自在的生活状态。
  6. 小桥:象征着连接与沟通。
  7. 金屋:象征着富贵与温暖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快风一箭”的意思是?

    • A. 风很强劲
    • B. 风很温柔
    • C. 风很快速
    • D. 风很平静
    • 答案:C
  2. “朝暮潮来去”描绘的是?

    • A. 日夜交替
    • B. 潮水的涨落
    • C. 风的变化
    • D. 夕阳西下
    • 答案:B
  3. “金屋春深处”隐含了什么情感?

    • A. 对贫穷的抱怨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离别的悲伤
    • D. 对自然的热爱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别和思念,但更突显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词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