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尊前韵度落乌纱,却是西风识孟嘉。当日龙山无数客,问谁整整复斜斜。
白话文翻译
在酒杯前,风度翩翩地让乌纱帽随风落下,原来是西风认出了孟嘉。那天在龙山上有无数的宾客,试问谁能像孟嘉那样,既端正又潇洒。
注释
- 尊前:指酒席前。
- 韵度:风度,气度。
- 乌纱:指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帽子。
- 西风:秋风。
- 孟嘉: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风度著称。
- 龙山:地名,孟嘉曾在此地举行宴会。
- 整整复斜斜:形容人的举止既端正又潇洒。
典故解析
- 孟嘉落帽:孟嘉在龙山宴会上,风吹落了他的帽子,但他依然从容不迫,这一典故常用来形容人的风度翩翩,不拘小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曾几在重阳节时所作,借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风度与潇洒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借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风度与潇洒的追求。首句“尊前韵度落乌纱”,以酒席前的风度翩翩为起点,引出孟嘉的典故。第二句“却是西风识孟嘉”,巧妙地将西风与孟嘉联系起来,暗示了孟嘉的风度连自然界的风都能识别。后两句“当日龙山无数客,问谁整整复斜斜”,通过对龙山宴会的回忆,强调了孟嘉的独特风度,既端正又潇洒,无人能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尊前韵度落乌纱”描绘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场景,为后文的典故铺垫。
- 第二句“却是西风识孟嘉”,用西风识孟嘉的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 后两句通过对龙山宴会的回忆,强调了孟嘉的独特风度,既端正又潇洒。
- 修辞手法:
- 借用典故:通过孟嘉落帽的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底蕴。
- 拟人:将西风拟人化,说它“识孟嘉”,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风度与潇洒的向往,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乌纱:象征着官员的身份,也暗示了风度的展现。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了自然的认可。
- 龙山:象征着宴会的盛况,也暗示了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孟嘉”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A. 唐朝 B. 宋朝 C. 东晋 D. 西汉
- “尊前韵度落乌纱”中的“乌纱”指的是什么? A. 黑色的纱布 B. 古代官员的帽子 C. 一种布料 D. 一种植物
- 诗中提到的“龙山”是哪个地方? A. 地名,孟嘉曾在此地举行宴会 B. 山名,位于山东 C. 山名,位于山西 D. 山名,位于河南
答案: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过故人庄》:通过描写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秋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
- 曾几的《九日二首》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向往,但曾几的诗更多地借用了历史典故,增加了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古诗源》:收录了孟浩然和王维的诗作,有助于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