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仙姿/如梦令 其四》

时间: 2025-01-27 04:20:15

罗绮丛中初见。

理鬓横波流转。

半醉不胜情,帘影犹招歌扇。

留恋。

留恋。

秋夜辞巢双燕。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仙姿/如梦令 其四

作者: 贺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罗绮丛中初见。理鬓横波流转。半醉不胜情,帘影犹招歌扇。留恋。留恋。秋夜辞巢双燕。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罗绮丛中,我第一次见到你。你那垂落的发丝如波浪轻轻流转。微微醉意让我无法自持,帘影依然像在招引着歌扇。真是令人留恋,令人留恋。秋夜里,双燕亦要离巢。

注释:

  • 罗绮:指华美的丝绸,形容场景的华丽。
  • 理鬓:梳理头发。
  • 横波:指发丝如波浪般轻柔流动。
  • 半醉不胜情:指微醉状态下的情感难以自持。
  • 帘影:窗帘的影子,暗示一种朦胧的情感。
  • 歌扇:用来扇风的扇子,通常与歌舞有关。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秋夜辞巢双燕”可以理解为表达离别的愁绪,燕子在秋季离巢,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6年),字只是,号若水,晚号青溪居士,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其作品风格清丽婉约,情感细腻。他的词多描写个人的情感体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忆仙姿》系列词作表现了贺铸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离别情感的深切体悟。本词作可能是在某个秋夜的某个场景中,回忆起与心上人初见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留恋。

诗歌鉴赏:

《忆仙姿/如梦令 其四》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初见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诗的开头“罗绮丛中初见”便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华丽且浪漫的场景,仿佛是初见恋人时的那种心动和怦然心动的感觉。接着,作者通过“理鬓横波流转”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柔情,仿佛那一刻的美丽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鲜活。

“半醉不胜情”一句,既表现了情感的细腻又突显了微醺的状态,醉意朦胧而又让人无奈,情感的流露更显得真实和自然。随着“帘影犹招歌扇”的描写,诗人用帘子的影子和歌扇的意象,进一步加强了那种柔情与思念的氛围。最后“秋夜辞巢双燕”的意象,则将整个情境推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情感,燕子作为离别的象征,带有浓厚的秋意,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初见的惊艳逐渐过渡到对离别的留恋,展现了贺铸细腻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罗绮丛中初见:初次见面是在华丽的罗绮中,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2. 理鬓横波流转:形象描绘了女子的发丝如波浪般轻柔,引发了对她的深刻印象。
  3. 半醉不胜情:在微醉的状态下,情感愈发明显,似乎无法自持。
  4. 帘影犹招歌扇:窗帘的影子犹如在招引歌扇,暗示情感的牵引与柔美。
  5. 留恋。留恋。:反复强调留恋之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依依不舍。
  6. 秋夜辞巢双燕:秋天的夜晚,燕子准备离巢,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理鬓横波流转”,将发丝比作波浪,生动形象。
  • 拟人:帘影在“招引”,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初见的美好回忆与对离别的深切思念,展现了爱情中的柔情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悲伤。

意象分析:

  • 罗绮:象征华丽与浪漫,暗示恋爱的美好。
  • 横波:代表柔情与动人,暗示女性的美丽。
  • 帘影:象征朦胧的情感与思念,增强情绪的含蓄。
  • 双燕:象征离别与思念,带有秋天的凄美之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离别 B. 友情 C. 战争 D. 自然

  2. “理鬓横波流转”中“横波”形容的是? A. 水流 B. 风景 C. 发丝 D. 诗句

  3. 诗中的“秋夜辞巢双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离别 C. 争吵 D. 喜悦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同样描写初见与离别的诗作,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反映了女性的柔美与思念之情。而贺铸的作品则更加强调场景的华丽与情感的矛盾,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楚辞与唐诗的艺术对比》
  • 贺铸相关研究文章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