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题画,偶逢樵者问山名》
时间: 2025-01-27 04:1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嵯峨壁立,是洪荒何世,撮尘造汝。名号不跻衡华列,混绝虚嚣盘古。拔地千寻,距天一尺,高纳群峰俯。披裘狂客,应能七二同数。遥怜安石东山,风流裙屐,哀乐中年路。勉把新亭閒涕抑,莫办苍生霖雨。凿空迟通,触周稽伐,谁省愚公苦。黄冠归去,可怜丘壑无主。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耸的山峦,究竟是哪个时代的遗迹,造物者将这尘土聚集而成。它的名字无法与华丽的山脉并列,似乎与盘古时代的喧嚣隔绝。它拔地而起,直入云霄,向群峰俯视。披着毛皮的狂客,应该能够与七十二位仙人同数。遥想东山的安石,风流潇洒,走过哀乐交织的中年路。努力抑制新亭的闲愁,不要为苍生的雨水操劳。凿空之路漫长而艰辛,触碰周公的法则,谁来体会愚公的辛苦。黄冠之人归去,令人怜惜这片无人看管的丘壑。
注释:
- 嵯峨:形容山高而陡峭。
- 撮尘造汝:把尘土聚集而成的意思。
- 衡华列:比喻与著名的山水相提并论。
- 虚嚣:指虚幻的喧嚣。
- 拔地千寻:形容山体高耸。
- 披裘狂客:披着皮毛的狂放者,暗指诗人。
- 安石东山:指陶渊明的东山,寓意隐逸。
- 新亭:指新亭,即新亭子,寓意伤感。
- 凿空:开凿空隙,暗指开拓之路。
- 愚公:寓意愚公移山的精神,指代那些不屈不挠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熊湘,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傅熊湘游山时,偶遇樵者,借问山名而发,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百字令 题画,偶逢樵者问山名》以高耸的山峦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思索。开篇以“嵯峨壁立”描绘山的雄伟,接着引入对古代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的探讨和对山的渊源的追问。诗中多次提到“愚公”,暗示着对艰难险阻的理解和对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山的描写,引申出对人生的感悟。与樵者的偶遇,既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既向往又无奈的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如将山与历史、个人与自然相对立,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结尾提到“黄冠归去”,给人留下了深思的余地,仿佛在感叹世事无常,丘壑虽美,却无人管理,寓意人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嵯峨壁立:生动描绘山的高峻。
- 是洪荒何世:感叹山的古老与悠久。
- 撮尘造汝:展现造物的神奇与伟大。
- 名号不跻衡华列:反思山的名声与价值。
- 拔地千寻:强调山的巍峨。
- 披裘狂客:描述诗人的洒脱与不羁。
- 遥怜安石东山:引入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 莫办苍生霖雨: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沉迷于世俗烦恼。
- 谁省愚公苦:感叹愚公的艰辛,表现对坚持的理解。
- 可怜丘壑无主:寄托对自然的惋惜与人性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历史的见证。
- 对仗:如“哀乐中年路”,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描写得生动有情。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透过对山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个人处境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伟大与永恒。
- 樵者:象征着普通劳动者,代表人间的辛苦与真实。
- 黄冠:象征着隐逸者,隐喻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愚公”象征什么?
- A. 坚持不懈的精神
- B. 世俗的烦恼
- C. 隐逸的生活
-
“遥怜安石东山”中的“安石”指的是?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披裘狂客”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温文尔雅的人
- B. 独立不羁的诗人
- C. 追求名利的人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本诗对比,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而本诗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傅熊湘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