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侍郎折赠芍药三种》

时间: 2025-02-04 15:38:40

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

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

得非散花天。

来试铁石肠。

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

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

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

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

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

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

牢辞又不敢,熟视徒彷徨。

吾闻诸古人,物美应献王。

呼儿燎沈水,持以供虚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晁侍郎折赠芍药三种 曾几 〔宋代〕

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 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 得非散花天,来试铁石肠。 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 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 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 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 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 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 牢辞又不敢,熟视徒彷徨。 吾闻诸古人,物美应献王。 呼儿燎沈水,持以供虚皇。

白话文翻译:

我的房间空无侍者,整天只有白光照射。 今晚究竟是什么夜晚,美丽的花朵忽然出现在旁边。 难道是散花的天使,来考验我坚如铁石的心肠? 这些花朵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绮罗,它们用什么做衣裳? 有的颜色浓烈如猩血,有的颜色浅淡如鹅黄。 有的像淡淡的胭脂,散发着百和的香气。 我竟然无法理解这其中的意义,于是写信询问这是什么吉祥的征兆。 才知道是延阁老,从维扬买来的。 我自己无法忍受它们的烦恼,但内心的情感却难以抑制。 想要拒绝又不敢,只能反复地看着它们,心中彷徨。 我听说古人说过,美好的东西应该献给君王。 于是我叫儿子点燃沉香,用以供奉虚幻的君王。

注释:

  • 室空无侍者:形容房间空旷,没有侍从。
  • 终日延白光:整天只有白光照射,形容房间明亮。
  • 粲者:美丽的花朵。
  • 散花天:佛教中的散花天女,这里比喻美丽的花朵。
  • 铁石肠:形容心肠坚硬。
  • 非罗复非绮:不是丝绸也不是绮罗,形容花朵的美丽非同寻常。
  • 猩血:猩红色的血,形容颜色浓烈。
  • 鹅黄:鹅黄色,形容颜色浅淡。
  •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这里形容花朵的颜色。
  • 百和香:多种香料混合的香气。
  • 发书问何祥:写信询问这是什么吉祥的征兆。
  • 延阁老:指晁侍郎,即晁补之,宋代文学家。
  • 维扬:今江苏扬州。
  • 渠恼:它们的烦恼,指花朵带来的情感波动。
  • 幽怀:内心的情感。
  • 牢辞:坚决拒绝。
  • 熟视徒彷徨:反复地看着,心中彷徨。
  • 物美应献王:古人认为美好的东西应该献给君王。
  • 呼儿燎沈水:叫儿子点燃沉香。
  • 供虚皇:供奉虚幻的君王,这里指供奉神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晁侍郎赠送芍药时所作,表达了对美丽花朵的欣赏和对传统礼仪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晁侍郎赠送芍药时所作。芍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丽和高贵,诗人通过描绘芍药的美丽和香气,表达了对美的欣赏和对传统礼仪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欣赏和对传统礼仪的思考。诗中,“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描绘了一个空旷明亮的房间,为芍药的出现营造了背景。“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表达了诗人对芍药突然出现的惊喜。“得非散花天,来试铁石肠”用比喻的手法,将芍药比作散花天女,考验诗人的心肠。“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则进一步描绘了芍药的美丽非同寻常。“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和“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则通过色彩和香气的描绘,展现了芍药的美丽和香气。最后,诗人通过对传统礼仪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尊重和供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房间空旷,没有侍从,整天只有白光照射。
  2. 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今晚究竟是什么夜晚,美丽的花朵忽然出现在旁边。
  3. 得非散花天,来试铁石肠:难道是散花的天使,来考验我坚如铁石的心肠?
  4. 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这些花朵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绮罗,它们用什么做衣裳?
  5. 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有的颜色浓烈如猩血,有的颜色浅淡如鹅黄。
  6. 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有的像淡淡的胭脂,散发着百和的香气。
  7. 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我竟然无法理解这其中的意义,于是写信询问这是什么吉祥的征兆。
  8. 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才知道是延阁老,从维扬买来的。
  9. 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我自己无法忍受它们的烦恼,但内心的情感却难以抑制。
  10. 牢辞又不敢,熟视徒彷徨:想要拒绝又不敢,只能反复地看着它们,心中彷徨。
  11. 吾闻诸古人,物美应献王:我听说古人说过,美好的东西应该献给君王。
  12. 呼儿燎沈水,持以供虚皇:于是我叫儿子点燃沉香,用以供奉虚幻的君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得非散花天,来试铁石肠”将芍药比作散花天女,考验诗人的心肠。
  • 拟人:如“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将芍药拟人化,表达诗人对芍药的情感。
  • 对仗:如“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通过色彩的对仗,展现了芍药的美丽。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欣赏和对传统礼仪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芍药的美丽和香气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欣赏。同时,通过对传统礼仪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尊重和供奉。

意象分析:

  • 白光:象征着明亮和纯洁。
  • 芍药:象征着美丽和高贵。
  • 散花天女:象征着美丽和神圣。
  • 铁石肠:象征着坚硬和坚定。
  • 猩血:象征着浓烈和热情。
  • 鹅黄:象征着浅淡和柔和。
  • 胭脂:象征着美丽和女性。
  • 百和香:象征着多种香料混合的香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粲者”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美丽的女子 C. 美丽的宝石 答案:A

  2. 诗中“铁石肠”比喻什么? A. 坚硬的心肠 B. 柔软的心肠 C. 冷漠的心肠 答案:A

  3. 诗中“非罗复非绮”形容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美丽的女子 C. 美丽的宝石 答案:A

  4. 诗中“呼儿燎沈水”是为了什么? A. 供奉神明 B. 供奉君王 C. 供奉花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通过对旧地重游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瓜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曾几《晁侍郎折赠芍药三种》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通过对美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欣赏和对传统礼仪的思考。
  • 曾几《晁侍郎折赠芍药三种》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曾几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下一句是什么

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上一句是什么

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下一句是什么

得非散花天。上一句是什么

得非散花天。下一句是什么

来试铁石肠。上一句是什么

来试铁石肠。下一句是什么

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上一句是什么

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下一句是什么

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上一句是什么

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下一句是什么

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上一句是什么

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下一句是什么

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上一句是什么

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下一句是什么

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上一句是什么

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下一句是什么

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上一句是什么

室空无侍者,下一句是什么

终日延白光。上一句是什么

终日延白光。下一句是什么

今夕果何夕,上一句是什么

今夕果何夕,下一句是什么

粲者忽在旁。上一句是什么

粲者忽在旁。下一句是什么

得非散花天。上一句是什么

得非散花天。下一句是什么

来试铁石肠。上一句是什么

来试铁石肠。下一句是什么

非罗复非绮,上一句是什么

非罗复非绮,下一句是什么

何物为衣裳。上一句是什么

何物为衣裳。下一句是什么

或浓若猩血,上一句是什么

或浓若猩血,下一句是什么

或浅若鹅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