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经天涯地角山》

时间: 2025-01-27 03:35:21

每忆云山养短才,悔缘名利入尘埃。

十年马足行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

意思解释

再经天涯地角山
作者:雍陶 〔唐代〕

原文展示:
每忆云山养短才,悔缘名利入尘埃。
十年马足行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

白话文翻译:
每次想起那云山,我就感慨自己才华短浅,后悔当初为了名利而沉沦在尘世中。
十年来,我骑马走了多少路,竟然两度来到这天涯地角的地方。

注释:

  • 云山:指高远、清幽的山,象征理想的地方。
  • 短才:才华有限。
  • 尘埃:比喻名利和世俗的纷扰。
  • 马足:马的脚,借指行走的旅途。
  • 天涯地角:形容遥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云山”和“尘埃”构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唐代文人常以“云山”象征理想的境界,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盛行诗歌创作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关注人生哲理,反映出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交汇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理想的渴望,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的心态。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悔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名利的无奈与失落。诗人用“云山”象征理想的境界,与“尘埃”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后两句则通过对“十年”的回顾,强调了自己在追寻理想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两度天涯地角来”更是突显了诗人对此行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这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每忆云山养短才”:每次想起那高远的山,我就意识到自己的才华是多么有限。
    • “悔缘名利入尘埃”:我后悔曾因追求名利而沉沦于世俗的尘埃之中。
    • “十年马足行多少”:十年来,我骑马走了多少路呢?
    • “两度天涯地角来”:我竟然两次来到这遥远的边际。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云山”与“尘埃”的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夸张:通过“十年”与“天涯地角”展示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分析:

  • 云山: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着诗人的精神家园。
  • 尘埃:象征名利与世俗的纷扰,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 马足:代表着旅途与追寻,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山”象征什么?
    A. 名利
    B. 理想
    C. 现实

  2. 诗人对十年的旅途有什么感慨?
    A. 轻松愉快
    B. 迷茫与无奈
    C. 收获满满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反映旅途的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再经天涯地角山》与《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在表达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雍陶的诗更加强调对世俗的厌倦,而杜甫则包含了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