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屐齿平苔藓,钟声出上方。
高松啼鹳鹤,百草瘦牛羊。
泉泻千溪雨,枫凋一夜霜。
五峰峰顶月,清冷照衣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幽的山中景象。脚下的木屐踏在平坦的苔藓上,寺院的钟声从高处传来。苍松间鹳鹤在鸣叫,百草也因瘦弱而显得牛羊消瘦。泉水像千条溪水般奔流而下,枫树在一夜之间凋落了霜叶。五座山峰的顶上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照耀着衣裳。
注释:
- 屐齿:指木屐的底部,表示行走的声音。
- 苔藓: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这里用来渲染环境的清幽。
- 高松:高大的松树,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啼:鸟类的叫声,表现出自然环境中的生机。
- 瘦牛羊:指草木枯萎,牛羊因缺乏食物而显得瘦弱。
- 泉泻:泉水奔流而下。
- 霜:指秋季的霜冻,暗示时节的变化。
- 五峰:特指作者所见的五座山峰。
- 衣裳:诗人自身的衣物,象征着人的身影在自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舒峻极,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诗见长。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游览名山大川之际,诗人面对秀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清幽,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入东冲》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自然之美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的开头“屐齿平苔藓,钟声出上方”,以生动的画面感把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山间,脚下的苔藓与远处的钟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高松啼鹳鹤,百草瘦牛羊”,则通过描绘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生机,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高大的松树与鹳鹤的啼鸣,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由,而瘦弱的牛羊则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泉泻千溪雨,枫凋一夜霜”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象,泉水奔流而下,象征着生命的奔涌与活力;而枫树的凋零则带来了一丝肃杀之气,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变化的常态。
最后一句“五峰峰顶月,清冷照衣裳”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不仅照耀着自然,也照亮了诗人的内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索。
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命的感悟,展示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行走在清幽环境中的感受,屐齿在苔藓上发出的声音,钟声在高处传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描绘高松与鹳鹤的啼鸣,传达出自然的生机,同时又以瘦弱的牛羊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艰辛。
- 第三联描绘了泉水的奔流与枫叶的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第四联则以“五峰顶月”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明月的清冷照耀着诗人的衣裳,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屐齿平苔藓,钟声出上方”,上下联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啼鹳鹤”让自然中的生物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意象:通过“泉泻”、“枫凋”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深刻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山水诗。
意象分析:
- 屐齿:象征着人的活动,表现出与自然的互动。
- 苔藓:代表自然的宁静和岁月的沉淀。
- 高松与鹳鹤:象征高洁与自由,表现出自然中的生机与美好。
- 瘦牛羊: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生存的艰难。
- 泉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 枫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明月:象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屐齿平苔藓”所描绘的环境主要是什么? A. 山顶
B. 河边
C. 茂密的森林
D. 清幽的山间 -
诗中提到的“百草瘦牛羊”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的富饶
B. 生命的脆弱
C. 人的辛劳
D. 四季的变化 -
“五峰峰顶月”中的“月”象征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内心的宁静
C. 自然的美丽
D. 生命的希望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比较《入东冲》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舒峻极则在生机与脆弱之间寻求平衡。两首诗都通过意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舒峻极研究》
- 《中国山水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