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等界寺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28:18

吴蜀千年等界村,英雄无主岂长存。

思量往事今何在,万里山中一寺门。

两国道涂都万里,来从此地等平分。

行人竞说东西利,事不关心耳不闻。

意思解释

题等界寺二首

原文展示:

吴蜀千年等界村,
英雄无主岂长存。
思量往事今何在,
万里山中一寺门。
两国道涂都万里,
来从此地等平分。
行人竞说东西利,
事不关心耳不闻。

白话文翻译:

在吴蜀交界处的等界村,经历千年的风雨,
英雄豪杰为何不能长久存在?
回想往事,如今又在哪里呢?
在万里山中,只有这座寺庙的门。
两国的道路延绵万里,
从这里恰好可以平分。
路过的行人争相谈论东西的利益,
与我无关,我毫不在意。

注释:

  • 吴蜀:指中国历史上吴国和蜀国,寓意两国的对立。
  • 等界村:特指吴蜀两国的交界地带。
  • 英雄无主: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往往被遗忘。
  • 思量:思考、回忆。
  • 万里山中一寺门:指在遥远的山中,只有一座寺庙的门,象征孤独与荒凉。
  • 道涂:道路,行人通行的地方。
  • 东西利:指东边和西边的利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质朴而富有哲思,常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背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题等界寺二首》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等界村的描绘,反映了对英雄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等界寺二首》以等界村为背景,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英雄无主”,不仅表明了历史的无情,还映射出个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人身处万里山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孤独与荒凉,正如“万里山中一寺门”,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两国的道涂万里,虽有利益可言,但对于个体而言,这些利益却显得遥不可及。行人谈论的东西利,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世事的漠然与冷静。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宏大的时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哲理。其情感深邃而内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蜀千年等界村:描绘了历史悠久的地理位置,强调时间的久远。
  2. 英雄无主岂长存:表达对历史英雄的哀叹,英雄在动荡历史中难以长存。
  3. 思量往事今何在:追忆往事,反问历史的去向。
  4. 万里山中一寺门:象征孤独的寺庙,暗示历史的沉寂与遗忘。
  5. 两国道涂都万里:描绘两国的疆域广阔,暗示利益之争。
  6. 来从此地等平分:指代地理的中立性,历史的交汇点。
  7. 行人竞说东西利:描绘路人对利益的争论。
  8. 事不关心耳不闻:表达诗人对世俗利益的漠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吴蜀千年”等,形成平衡美感。
  • 反问:如“岂长存”,引发读者思考。
  • 隐喻:寺门象征历史的孤寂。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探讨了个人与历史、利益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英雄无奈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淡漠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等界村:象征历史交汇与纷争的地点。
  • 寺门:象征孤独与失落的精神归宿。
  • 行人:代表社会中普遍的利益追求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蜀”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 A. 春秋战国
    • B. 唐代
    • C. 三国
  2. 诗人对“英雄无主”的感叹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赞美
    • B. 对英雄的惋惜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万里山中一寺门”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富裕

答案:

  1. C. 三国
  2. B. 对英雄的惋惜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情壮志相比,雍陶的诗歌展现了更为沉静与哲思的一面,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