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问应举》

时间: 2025-01-27 03:31:36

莫惊西上独迟回,只为衡门未有媒。

惆怅赋成身不去,一名闲事逐秋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惊西上独迟回,只为衡门未有媒。
惆怅赋成身不去,一名闲事逐秋回。

白话文翻译:

不要惊讶我独自迟迟归来,只因为家里没有媒人来提亲。
心中惆怅,尽管诗已经写成,却无法离去,空余这份闲愁伴随着秋天的回归。

注释:

  • 莫惊:不要惊讶。
  • 西上:指西边的归途,暗示诗人返回的方向。
  • 衡门:衡门是指家门,象征与家乡的联系。
  • :媒人,负责撮合婚姻的人。
  • 惆怅:心中感到忧愁或失落。
  • 赋成:诗歌写完,指完成创作。
  • 闲事:无所事事,闲散的事情。
  • 逐秋回: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回归,带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抒情。

创作背景:

《人问应举》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婚姻观念也在改变。诗人可能面临个人情感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婚姻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人问应举》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细腻感受。全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开头两句“莫惊西上独迟回,只为衡门未有媒”,以轻松的语气传达出自己的无奈与惆怅,诗人并不希望别人对他的迟归感到惊讶,因为他心中明白,自己的归来与未能成婚密切相关。

后两句“惆怅赋成身不去,一名闲事逐秋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写下的诗歌虽已完成,但内心的惆怅却难以消逝,仿佛秋天的回归不仅是季节的变换,也是生命中无法摆脱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个人选择和社会期待的深刻思考,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惊西上独迟回:表达了诗人归家的心情,无奈和孤独交织。
  • 只为衡门未有媒:点明迟归原因,反映了家中婚姻问题。
  • 惆怅赋成身不去:尽管完成了创作,但却因情感未解而无法离去。
  • 一名闲事逐秋回:闲事的无奈与秋天的到来形成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困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莫惊”和“未有媒”形成对比,强调情感的复杂。
  • 意象:西上、衡门、秋回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一种孤独而惆怅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社会期待的挣扎,表达了对未婚状态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对创作的执着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上:象征归途与思乡之情。
  • 衡门:代表家庭与社会责任。
  • 秋回: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媒”指的是什么?

    • A. 媒介
    • B. 媒人
    • C. 媒体
    • D. 媒妁
  2. 诗人为什么迟迟未归?

    • A. 因为旅行
    • B. 因为没有媒人
    • C. 因为写诗
    • D. 因为思乡
  3. 诗中提到的“秋回”象征了什么?

    • A. 冬天来临
    • B. 时光流逝
    • C. 春天到来
    • D. 夏天的结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但关注于兄弟情谊。
  • 《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了时光流逝与别离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谊与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唐代诗人传记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