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时间: 2025-01-27 04:18: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白话文翻译:
雪云缭绕的剑峰重重叠叠,回想起昨天来时的艰难处境。
在大散岭的顶端春雨绵绵,而在褒斜谷中夏天依旧寒冷。
从蜀门离开故乡已经三千里,沿着巴路攀登山路有八十个盘道。
自从到达成都,酒已熟成,不再思念要再回到长安。
注释:
- 剑峰:指位于四川的剑门山,山峰高耸,景色壮丽。
- 大散岭:位于四川境内的山岭,春天雨水充沛。
- 褒斜谷:四川的一个谷地,夏天温度较低。
- 蜀门:指通往四川的关口,象征离开故乡。
- 巴路:指巴山的道路,形容上山的艰难。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和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约公元788年-约公元846年),唐代诗人,生于江苏,曾任官职,后因厌倦官场生活而隐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途经蜀地时,经历了艰难险阻,描绘了沿途的风景与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蜀地的自然景观。开篇以“剑峰重叠雪云漫”描绘了蜀地的雄伟壮丽,给人以视觉冲击,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回忆起来到蜀地的种种不易,尤其是大散岭的春雨与褒斜谷的寒冷,表现出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蜀门的遥远与巴路的盘山更是强化了这种艰难的印象。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从对艰难旅途的感慨转向对成都的留恋,表明他在成都找到了归属感,甚至不再向往繁华的长安,这显示了他对酒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在这段旅程中,诗人不仅体验了自然的壮丽,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剑峰重叠雪云漫:描写蜀地的雄伟山峰,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忆昨来时处处难:回忆旅途的艰难,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思索。
- 大散岭头春足雨:描绘大散岭的气候特点,春雨滋润了大地。
- 褒斜谷里夏犹寒:表现出褒斜谷的独特气候,夏天依旧寒冷。
- 蜀门去国三千里:蜀门象征离开故乡的遥远距离。
- 巴路登山八十盘:形象地描述攀登的艰辛与曲折。
- 自到成都烧酒熟:暗示在成都的生活逐渐适应,酒文化的融入。
- 不思身更入长安:表达了对长安的淡泊与对成都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峰”与“雪云”,通过自然景象增强情感氛围。
- 对仗:如“春足雨”与“夏犹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写,增强了旅途艰辛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蜀地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峰:象征高远与壮丽,也暗示旅途的艰辛。
- 春雨:代表希望与生命的滋润。
- 寒冷:象征孤独与艰难的环境。
- 长安:古都的繁华与归属,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剑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四川
C. 北京
正确答案: B -
诗人对长安的态度是什么? A. 思念
B. 无所谓
C. 渴望
正确答案: B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雍陶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