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南归卜筑,长日共优游。
水静心偏远,花明景自幽。
平田无曲岸,济世有虚舟。
天地同悠久,丹砂不用求。
白话文翻译:
在城南我归来修建住所,长日里与友人一同闲游。
水面静谧我的心也变得远离喧嚣,花开明艳景色自然幽静。
平坦的田野没有曲折的岸边,济世的理想却有虚无的舟船。
天地间的悠久如同我所追求的,丹砂(长生不老药)不必去求得。
注释:
- 归卜筑:返回家乡,卜筑是指选择地方建房。
- 优游:闲游,悠闲自得的游玩。
- 静心:心境安宁。
- 虚舟:象征理想和追求,似乎是无形的事物。
- 丹砂:古代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象征追求长生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象明,明代诗人,生于书香世家,曾任职于官府,后隐居于乡,热爱自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现隐逸生活的乐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陈象明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安宁。
诗歌鉴赏:
《寿若赤祁翁七十一》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城南归卜筑”表明了诗人选择在城南隐居,寓意着对于世俗喧嚣的逃避。接下来的“长日共优游”则展现了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的生活并非空虚,而是充实而自在的。
“水静心偏远”一句,通过水的静谧来映射诗人内心的宁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而“花明景自幽”则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结合,表达了自然对人内心的滋养与启示。
后面两句“平田无曲岸,济世有虚舟”则暗示了生活的单纯与理想的空虚,诗人虽在平坦的田野中,但心中有理想的追求,象征着对社会的关怀与理想的追求。
最后一句“天地同悠久,丹砂不用求”则是对生命长存与自然永恒的感慨,诗人在这里表达出一种对长生不老的洒脱态度,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需要追求虚幻的东西,而在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在意境上清新脱俗,语言简练优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城南归卜筑:回到南城选择地方建房,表达了归隐的愿望。
- 长日共优游:和朋友共同享受悠闲的日子,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 水静心偏远:水面平静,内心也随之宁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
- 花明景自幽:花开得明艳,景色自然幽静,营造出和谐的自然氛围。
- 平田无曲岸:田野平坦,没有曲折的岸边,象征简单的生活。
- 济世有虚舟:关心社会的理想虽有,但它是虚无的,表达出一种无奈感。
- 天地同悠久:天地间的久远,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
- 丹砂不用求:不追求长生药,表现出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虚舟”比作理想与追求,表达一种人生哲学。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丹砂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反映了诗人的洒脱。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传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 城南:象征归隐的理想之地。
- 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芬芳。
- 田野:象征简单与纯粹的生活。
- 虚舟:象征理想与追求,亦代表对社会的关怀。
- 天地:象征悠久的自然法则与生命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静心偏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内心的宁静
- B. 对社会的愤怒
- C. 对爱情的失落
-
“平田无曲岸”中的“平田”象征什么?
- A. 复杂的生活
- B. 简单的生活
- C. 忙碌的生活
-
诗人对“丹砂”的态度是?
- A. 渴望追求
- B. 毫不在乎
- C. 绝对相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相比,陈象明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则更加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