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门笔势到閒閒,相国文章玉笋班。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笔锋气势,象征着文人风采的悠闲情景;相国的文章如同珍贵的玉笋,出类拔萃。自此以后,晋阳的志向将更加高远,书舟系在这座山上,成为读书的圣地。
注释:
- 天门:指一种山势,形容山的高大壮丽。
- 笔势:文笔的气势,形容写作的才气和风范。
- 閒閒:悠闲自得的样子。
- 相国:指的是古代的宰相,文章代表着高超的文学造诣。
- 玉笋班:比喻文章的优秀与精美。
- 晋阳:古地名,今山西太原。
- 系舟山:将船系在山上,表明在那里读书的情景。
典故解析:
- 晋阳:晋阳古称,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与政治中心,代表着士人的理想与抱负。
- 相国:古代政治的高位象征,表明诗人对文人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叔华,号十洲,金朝末年著名诗人,学者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写自然和抒发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一段人生的沉淀后,表达对书院的向往和对文人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文化的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文化意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诗的开头“天门笔势到閒閒”,以天门山的雄伟气势作为引子,给人以壮丽之感,接着用“相国文章玉笋班”的比喻,表现出诗人对文人风采的赞美,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文化之美,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在哲理上升华,表达了诗人在晋阳追求文化理想的决心,诗中“系舟”之意,既是对读书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重视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读者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门笔势到閒閒:用天门山的景象引出整体的意境,形容其气势如笔,给人一种优雅而不失威严的感觉。
- 相国文章玉笋班:通过“相国”和“玉笋”的对比,强调文学作品的珍贵和出色。
- 从此晋阳方志上:表示自此以后,诗人将在晋阳追求更高的文化志向。
- 系舟山是读书山:表明在这座山上,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诗人理想的栖息之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章”比作“玉笋”,形象地表达文学的珍贵。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展现出他向往自然与文化结合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门:象征自然的壮观与文人的理想。
- 相国:代表权力与文化的结合。
- 玉笋:象征高雅与珍贵的文学作品。
- 读书山:理想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门”指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座山
- C. 一种文化
-
“相国文章玉笋班”中,“玉笋”比喻什么?
- A. 珍贵的文章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植物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文化的追求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其情感更为奔放。元好问的诗则更侧重于文化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人生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