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祭张公洞二首》
尧心知稼穑,精意绕山川。
风雨神祇应,笙镛诏命传。
沐兰秪扫地,酌桂伫灵仙。
拂雾陈金策,焚香拜玉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公洞的祭祀,描绘了一个庄重而神圣的场景。诗中提到尧帝心中明白农耕之道,精心的意念环绕着山川大地。风雨神灵回应了人们的祈愿,乐器的声音传达着诏命的威严。沐浴兰草,清扫地面,饮桂酒等待仙人降临。拨开薄雾,展示金策,焚香祭拜玉筵,显现出一种虔诚的态度。
注释:
- 尧心:指尧帝的心,象征着明智与仁慈。
- 稼穑:农作物的种植和收成。
- 精意:专心致志的意念。
- 神祇:指神灵。
- 笙镛:古代乐器,象征祭祀时的音乐。
- 沐兰:用兰花清洗,象征洁净。
- 秩:整齐、有序。
- 灵仙:指神仙,通常与长生不老、超脱凡尘相关。
- 拂雾:拨开雾气,象征显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多描绘山水,寄情自然,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古代的祭祀文化有关,表达了对自然和神灵的尊重,以及对丰收的祈愿。在唐代,农耕社会盛行,诗人通过祭祀活动来寄托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
诗歌鉴赏:
《祭张公洞二首》展现了极富诗意的祭祀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神灵的崇拜。整首诗浸润在一种庄重的氛围中,通过对尧帝的提及,象征着古代明君对农业的重视,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尤其是“沐兰秪扫地,酌桂伫灵仙”一句,展现了祭祀的仪式感,兰与桂的选择更是代表了高洁与雅致,诗人在此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诗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祭祀,诗人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整体来看,诗歌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古代祭祀文化的生动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尧心知稼穑,精意绕山川。”:开篇提到尧帝,象征着智慧与仁爱,他明白农耕的艰辛,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
- “风雨神祇应,笙镛诏命传。”:风雨神灵的回应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信仰,乐器的奏响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神圣。
- “沐兰秪扫地,酌桂伫灵仙。”:祭祀的准备,显示出对神灵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拂雾陈金策,焚香拜玉筵。”:最后的仪式感通过焚香和呈现金策,进一步强化了对神明的崇敬。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表现力。如“沐兰秪扫地”与“酌桂伫灵仙”之间的对仗,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敬畏自然、尊重神灵,寄托了对农业丰收的祈愿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象征智慧与公正。
- 风雨神祇:自然的力量和人们的信仰。
- 兰与桂:代表高洁与优雅,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玉筵:象征神圣的祭祀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尧心知稼穑”中的“稼穑”指什么?
A. 农作物的种植和收成
B. 水源的管理
C. 祭祀的仪式 -
诗中提到的“沐兰”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清洗与洁净
B. 战斗与勇气
C. 财富与荣华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自然与人和谐的主题。
- 李白的《庐山谣》,展示对自然的崇拜和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祭张公洞二首》与王维的《终南山》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文情怀,但《祭张公洞二首》更侧重于祭祀文化,而《终南山》则强调个体对自然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研究》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