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一作判官)》
时间: 2025-01-10 23:0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榛草荒凉村落空,
驱驰卒岁亦何功。
蒹葭曙色苍苍远,
蟋蟀秋声处处同。
乡路遥知淮浦外,
故人多在楚云东。
日夕烟霜那可道,
寿阳西去水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片荒凉的村庄被榛草覆盖,
一年奔波到底有什么功劳呢?
远处的芦苇在晨曦中显得苍苍茫茫,
四处传来蟋蟀的秋声,声声相同。
乡间小路遥远地通向淮水之外,
许多故人都在楚地的云端。
日夜的烟霜又怎么能诉说,
向西去的寿阳河水无穷无尽。
注释:
- 榛草:一种灌木,常生长在荒地,象征荒凉。
- 卒岁:指一年结束的时光。
- 蒹葭:指芦苇,常用来描绘水边的自然景象。
- 蟋蟀:秋天常见的虫子,象征秋天的气息。
- 淮浦:指淮河的岸边,代表了故乡的方向。
- 楚云:指楚地的云,暗示远方的故人。
- 烟霜: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寒冷的天气。
- 寿阳:地名,指向西的水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性情沉静,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他的诗歌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皇甫冉的旅途中,可能是他在前往寿州的路上,感受到离乡之情的抒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诗的开头以“榛草荒凉村落空”引入,描绘了一个荒凉的乡村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接着通过“驱驰卒岁亦何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岁月的叹息。
诗中“蒹葭曙色苍苍远”运用自然景物,表现了晨曦中的静谧与孤独感,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情绪。而“蟋蟀秋声处处同”则用蟋蟀的鸣叫来象征共鸣,展现了季节更替与生命的延续。
接下来“乡路遥知淮浦外”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尽管身在异乡,但心中对故乡的牵挂始终存在。最后两句“日夕烟霜那可道,寿阳西去水无穷”则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水流无尽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充满了哲理的深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榛草荒凉村落空:描述了诗人所见的荒凉村落,突出环境的孤寂。
- 驱驰卒岁亦何功:反思一年奔波的意义,感受到人生的无奈。
- 蒹葭曙色苍苍远:描绘晨曦中芦苇的宁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蟋蟀秋声处处同:秋天的蟋蟀声,代表着自然的共鸣与生命的轮回。
- 乡路遥知淮浦外: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虽身在异乡,但心系故土。
- 故人多在楚云东:提到故人,增添了一层情感的深度。
- 日夕烟霜那可道:岁月的流逝让人无从诉说,感叹人生的无常。
- 寿阳西去水无穷:水流象征人生的旅途,无尽的流淌寓意着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榛草”比喻荒凉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日夕烟霜”与“寿阳西去”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蒹葭、蟋蟀等意象的运用,营造了丰富的自然气息和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透过自然景物映照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 榛草:象征荒凉与孤独,暗示生活的困境。
- 蒹葭:自然景物,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蟋蟀:代表秋天的声音,承载着时间的流逝。
- 乡路:指向故乡,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无尽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榛草”象征什么? A. 繁华
B. 荒凉
C. 美好
D. 忧伤 -
诗人对一年奔波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无奈
C. 自豪
D. 忽略 -
“蒹葭曙色苍苍远”中的“苍苍”指什么?
A. 明亮
B. 模糊
C. 沉重
D. 清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皇甫冉的诗更注重对人生感悟的深邃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两者都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显得清新脱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