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裴补阙吴寺见寻(一作酬袁补阙中天寺见寄》

时间: 2024-10-02 16:14:09

东林初结构,已有晚钟声。

窗户背流水,房廊半架城。

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

每与君携手,多烦长老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裴补阙吴寺见寻》

东林初结构,已有晚钟声。
窗户背流水,房廊半架城。
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
每与君携手,多烦长老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林寺初建时的景象,已经可以听到傍晚的钟声。窗户后面是流淌的水,房屋的走廊一半在城墙之上。远处的山层层叠叠,芳草在浅深之间生长。每次我与你携手而行,总是麻烦寺里的长老来迎接。

注释:

  • 东林:指东林寺,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著名的佛教寺院。
  • 晚钟声:傍晚时分的钟声,一般寓意安静和思考。
  • 窗户背流水:窗户后面有流水,描绘了安静的环境。
  • 房廊半架城:建筑的一部分与城墙相连,显示出寺庙的雄伟。
  • 远山重叠见:远处的山峰重叠在一起,形成层次感。
  • 芳草浅深生:草木生长,意在表现春天的生机。
  • 长老迎:长老是寺中的高僧,表示对来访者的尊重和热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与友人相聚之际,表现了对友人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寺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酬裴补阙吴寺见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美。开头的“东林初结构”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新鲜的气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刚刚建立的清幽之地。诗中提到的“晚钟声”,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窗户背流水,房廊半架城”这一句则将寺庙的建筑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既展示了寺庙的壮观,又表现出一种生活的气息。“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描绘了远山的层次感和草地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最后一句“每与君携手,多烦长老迎”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寺庙生活的尊重与谦逊。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优美,情感上也充满了对友谊与自然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林初结构”:刚刚建成的东林寺。
    • “已有晚钟声”:听到傍晚的钟声,暗示时间的流逝。
    • “窗户背流水”:窗外流水,营造静谧的氛围。
    • “房廊半架城”:寺庙建筑与城墙相连,显示出地理上的依托。
    • “远山重叠见”: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形成层次。
    • “芳草浅深生”:草木生机盎然,表现春天的气息。
    • “每与君携手”:与友人携手而行。
    • “多烦长老迎”:每次来访都要打扰寺里的长老。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草、水等意象,构成了和谐的自然景观。
    • 象征:晚钟声象征着宁静与思考,草木生长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寺庙生活,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东林寺:象征着宁静和修行的地方。
  • 晚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宁静。
  • 流水:流动的水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变化。
  • 远山: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芳草:新生的草木体现了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酬裴补阙吴寺见寻》中的“东林”指的是哪个寺庙?

    • A. 西林寺
    • B. 东林寺
    • C. 中天寺
    • D. 南山寺
  2. 诗中提到的“晚钟声”主要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宁静
    • C. 忧伤
    • D. 忙碌
  3. 诗人每次与君携手后,感到麻烦的是谁?

    • A. 朋友
    • B. 自己
    • C. 长老
    • D. 旁人

答案

  1. B. 东林寺
  2. B. 宁静
  3. C. 长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酬裴补阙吴寺见寻》都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与怀旧的情绪,而后者则强调友谊与宁静的生活。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