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轻雷不成雨,风砌旋搘床。
山乱云行曲,楼高月路长。
柴门非故国,戎马尚它乡。
笳鼓悲清暝,关河思不忘。
白话文翻译:
轻微的雷声却没有下雨,风吹动着我的床。
山间的云彩在纷乱地移动,楼阁高耸,月光照耀的道路漫长。
柴门并不是故乡,戎马生涯依然在他乡。
笳声和鼓声在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悲伤,关山河流的思念始终无法忘怀。
注释:
- 轻雷:微弱的雷声,暗示即将下雨,但最终没有。
- 砌旋搘床:风把床搅动,表现出环境的不安定。
- 山乱云行曲:山中云彩移动不定,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
- 楼高月路长:高楼耸立,月光照耀的路似乎很长,暗示孤独感。
- 柴门:简单的门,象征着故乡的质朴。
- 戎马:指军旅生涯,暗示诗人经历的战乱生活。
- 笳鼓:古代乐器,象征战斗的号角和鼓声,增添了悲伤的气氛。
- 关河:指遥远的山川河流,体现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生卒年不详),字景安,号贞白,宋代人。李弥逊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乡土的眷恋。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身处异乡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在战乱与流亡的环境中,诗人常常感受到孤独与无奈,借助自然景象和音乐意象传达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池亭待月二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孤独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轻雷不成雨,风砌旋搘床”,以轻微的雷声和风吹动床的意象,引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接着,作者借助“山乱云行曲”和“楼高月路长”描绘了一幅复杂而孤寂的图景,展示了诗人在高楼之上,面对漫长的月光之路,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柴门非故国,戎马尚它乡”一句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柴门象征着温暖的家庭,而戎马生活的经历则让他倍感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笳鼓悲清暝,关河思不忘”中达到高潮,笳声和鼓声的悲切与清晦的夜色相融合,加深了思乡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音乐意象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在动荡背景下的心灵状态,具有深刻的历史与人文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雷不成雨:虽有雷声,但并没有下雨,暗示期待的失落。
- 风砌旋搘床:风搅动着床,表现环境的动荡与不安。
- 山乱云行曲:云彩在山间曲折移动,象征时间与空间的混乱。
- 楼高月路长:描绘高楼与月光下漫长的道路,隐喻诗人的孤独旅程。
- 柴门非故国:柴门不是故乡的门,表达对故乡的渴望。
- 戎马尚它乡:战马生涯仍在异乡,反映离乡的无奈。
- 笳鼓悲清暝:乐器的悲鸣在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孤寂感。
- 关河思不忘:关山河流引发的思乡之情无法忘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轻雷不成雨”来比喻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失落。
- 对仗:如“柴门非故国,戎马尚它乡”,形成对称,增强诗意。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和乐器声描绘情感,加深诗歌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在异乡的无奈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象征期待与失落。
- 风:代表不安与动荡。
- 云:象征变化与迷惘。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柴门:象征温暖的故乡。
- 笳鼓:象征战争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A. 轻雷不成雨
B. 柴门非故国
C. 风砌旋搘床 -
诗中“戎马尚它乡”中的“戎马”指的是: A. 田园生活
B. 战斗生活
C. 旅行生活 -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弥逊的诗在自然景物描写上更为细腻,情感上更为复杂,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