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时间: 2025-01-11 19:49:29

病眼逢药不忍窥,飞奴走送已嫌迟。

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眼逢药不忍窥,
飞奴走送已嫌迟。
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白话文翻译:

在病痛中遇到药物,不忍心去看;
小侍女送来消息,已经觉得太慢。
我知道你是多么怜惜那娇弱的梅花,
不让春天的心意落到其他的枝头上。

注释:

  • 病眼:病中的眼睛,指因病而视力模糊或无力。
  • 飞奴:小侍女,代指迅速奔跑送信的人。
  • 着意:用心、特别关心。
  • 纤瘦:形容梅花的瘦弱娇嫩。
  • 春心:春天的情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别枝:指梅花以外的其他树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生病期间,正值梅花盛开之际。梅花常被视为坚韧与希望的象征,作者在病中恰逢梅花的映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病痛的体验和梅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渴望。开篇以“病眼逢药不忍窥”引入,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无法认真去看待周遭的美。接着“飞奴走送已嫌迟”,则传达了对消息的渴望与焦急,暗示着生活中的不安。随后,诗人转向梅花,提到“定知着意怜纤瘦”,展现了他对梅花的同情与怜惜。这种怜惜不仅仅是对梅花本身的情感,更是对自己病痛的共鸣。最后一句“不放春心落别枝”,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不舍,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美好的坚持与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细腻而复杂,既有病痛的无奈,也有对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眼逢药不忍窥:作者因病而眼睛无力,遇到药物却无法直视,隐喻着他对生命的脆弱感受。
  2. 飞奴走送已嫌迟:小侍女迅速奔来送信,表达了诗人对外界信息的渴望与焦虑。
  3. 定知着意怜纤瘦:诗人意识到他对梅花的怜爱,暗示着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4. 不放春心落别枝:他不愿意将春天的美好情感寄托在其他地方,体现出一种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脆弱的生命,暗示其坚韧与美。
  • 拟人:赋予梅花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飞奴走送已嫌迟”,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病痛中对生命脆弱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寓意深刻,情感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 病痛: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春心: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弥逊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飞奴”是指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小侍女
    • C. 诗人的朋友
  3. 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在病中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金钱的渴望
    • B. 对梅花的怜惜
    •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安石的《梅花》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弥逊的《病中初见梅花》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描绘梅花,但李弥逊更侧重于对生命脆弱的感悟,而王安石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高洁。两者在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集》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唐宋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