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除日见寄》
时间: 2025-01-11 09:51:47意思解释
和子由除日见寄
作者: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薄官驱我西,远别不容惜。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
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
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核。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
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虽小官,幸忝佐方伯。北池近所凿,中有汧水碧。
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但恐诗力弱,斗健未免馘。
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
白话文翻译:
我被微薄的官职驱逐到西边,远离故乡让人难以割舍。
正愁着将来相见无期,却来不及担忧岁末的离别。
即使强作欢笑,酒也不能成席。秦地的菜肴只是一碗羊羹,陇上的美味也只是腊肉。
想想自己童年时代,指尖的岁月已然过去。
往事如今何必追忆,转瞬如箭已放。
感叹时局的变化,得失之间无法衡量。
卫兵来驱赶我,惊醒了远道而来的客人。
愁绪来袭哪能是魔鬼,心烦意乱只因你我相隔。
寒梅与冻杏,嫩芽初露似小麦。
攀着树枝感到惆怅,何时能摘下玉蕊。
不怕春天花开晚,反倒觉得夏天的果核被遗弃。
人生在世只求快乐,何必在乎名声的累赘。
为什么我独自多愁善感,难道看不到自己的伤痛吗?
诗来苦求宽慰,你的心意远在天边。
依依地见到你的面容,怀疑你就近在咫尺。
哥哥如今虽为小官,幸好能辅佐地方长官。
北池靠近家门,池水清澈碧绿。
在池边饮美酒,尚可消磨漫长的日子。
但怕我的诗意太弱,力争恐怕会遭受损失。
诗成后十天就能送到,谁说千里相隔?
每月寄出一篇,忧愁又算得了什么?
注释:
- 薄官:指微薄的官职。
- 驱我西:被遣往西方,暗含离别之苦。
- 羊羹:一种传统的食物,象征简陋的饮食。
- 屈指:用手指计算,表示时间的流逝。
- 矍铄:形容精神饱满,清醒。
- 攘磔:指心中烦恼,难以释怀。
- 玉蕊:指花蕾,象征美好期望。
- 声名籍:名声的累赘,表达人生的乐趣。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秦烹惟羊羹”和“陇馔有熊腊”反映了当时地方饮食的差异,表达了对故乡美食的怀念。
- “寒梅与冻杏”意象传达出春天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时期,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但同时也展现出豁达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离别之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索。诗中通过对饮食的描绘,展现了身处异地的孤独感,而对“寒梅与冻杏”的描写则透露出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生命的热爱。尤其是“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一句,展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快乐,而非名声的束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苏轼的心境与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官驱我西:微薄的官职将我驱逐到西方。
- 远别不容惜:远离故乡让我难以割舍。
- 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正愁着未来的相见无期,却来不及担忧岁末的离别。
-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即使强作欢笑,酒也不能成席。
-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地方的食物简单可怜。
-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回忆起童年,指尖的岁月已然逝去。
-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往事如今何必追忆,如箭般已放。
-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感叹时局变化,得失之间难以衡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饮酒,表达人生的惆怅与无奈。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在离别之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反思,最终传达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梅:象征坚韧与希望。
- 冻杏:暗示对未来的渴望。
- 美酒:象征生活中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官职是? A. 高官
B. 微薄的官职
C. 大官 -
诗中提到的饮食是什么? A. 羊羹和熊腊
B. 米饭和面条
C. 水果和蔬菜 -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意指什么? A. 追求快乐比名声重要
B. 名声比快乐重要
C. 生活无所谓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和子由除日见寄》: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愁苦,但苏轼的诗更为豁达,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