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照物》

时间: 2025-01-11 06:11:57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阳光无法照亮万物,浮云在辽阔的天空中游荡。
风浪吹拂着黄昏,屋顶的瓦片纷乱不堪。
行走在蔡河之上,背负泥土的力气微弱。
隋朝的堤坝散落着万家灯火,像春蚕吐丝般杂乱。
仍然能听到几道水流的声音,城郭也显得宽阔。
夜里,妇女和孩子们在呼喊,西南方向变成了一片洪壑。

注释:

  • 白日:太阳。
  • 不照物:没有光照射到物体上,形容阴暗或光线不足。
  • 浮云:漂浮的云,象征空旷与孤独。
  • 风涛:风和波涛,指自然的力量。
  • 黄昏: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 屋瓦:房屋的瓦片,象征家园。
  • 蔡河:指蔡河,可能与南方某条河流有关。
  • 负土:背负泥土,形容劳作的艰辛。
  • 隋堤:隋朝时期的堤坝。
  • 万家:成千上万的家庭。
  • 春蚕箔:比喻像春蚕吐出的丝一样纷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的倡导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达对社会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

《白日不照物》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白日不照物》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的对比,展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开篇“白日不照物”,直接引入了诗歌的主题,突显出光明的缺失,令人感到压抑。接着,诗人以“浮云在寥廓”描绘出一种空旷且孤独的意境,似乎在暗示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诗中“风涛吹黄昏”与“屋瓦更纷泊”构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黄昏的风涛加剧了屋顶的混乱,象征着在动荡中家庭的脆弱和不安。随后的“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引入了劳动者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

最后,诗的尾声“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灾难面前,普通人民的无助与绝望。整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人间疾苦,情感深沉而真实,展现出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日不照物:环境的昏暗,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无助。
  2. 浮云在寥廓:象征着人们的孤独与渺小。
  3. 风涛吹黄昏:自然的动荡与人心的动荡相呼应。
  4. 屋瓦更纷泊:家庭的破碎与不安。
  5. 行观蔡河上:描写了诗人行走的场景,寓意对民生的观察。
  6. 负土私力弱:表达了贫民的辛酸与无奈。
  7. 隋堤散万家:历史与当下的交织,暗示社会的复杂与混乱。
  8. 乱若春蚕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家庭的困境与社会的无序。
  9. 仍闻决数道:暗示着灾难的迫近。
  10. 且用宽城郭:反映了对防御的无奈与失望。
  11. 妇子夜号呼:展现了普通百姓在夜晚的苦恼与哀求。
  12. 西南漫为壑:描绘了百姓的无助,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蚕箔”,用春蚕的吐丝比喻家庭的纷乱。
  • 对仗:如“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形成了和谐的音律美。
  • 拟人:如“妇子夜号呼”,赋予人类情感的描写使情感更为真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间疾苦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与对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浮云:象征孤独与无常。
  • 风涛:象征动荡与变化。
  • 屋瓦:象征家庭与生活。
  • 蔡河:象征地域与历史。
  • 春蚕箔:象征混乱与无序。
  • 妇子:象征家庭与社会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日不照物”中“白日”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
    • B. 太阳
    • C. 星星
    • D. 灯光
  2. “妇子夜号呼”中“妇子”指的是什么?

    • A. 老人
    • B. 妇女和孩子
    • C. 战士
    • D. 学者
  3. 诗中提到的“蔡河”是指:

    • A. 一条河流
    • B. 一座山
    • C. 一座城
    • D. 一片森林

答案:

  1. B. 太阳
  2. B. 妇女和孩子
  3. A. 一条河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白日不照物》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王安石更加强调自然与人世的对比,杜甫则在诗中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两者的抒情基调不同,王安石的诗歌更显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显得更为豪情与悲壮。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