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题把酒问月》
时间: 2025-02-04 17:06: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题把酒问月
作者: 倪谦 〔明代〕
灵籁无諠,良夜永冰轮初上。
秋如许金风荐爽,素波清泳。
白玉台高天咫尺,褰裳览眺吟怀畅。
便浩歌把酒问嫦娥,遥相向。
如汉水,葡萄酿。
似鲸吸,江湖量。
乾坤两白眼,任渠豪放。
想是长庚来采石,金銮乍别青藜杖。
待更阑抱阮好归休,林鸡唱。
白话文翻译:
在这宁静的夜晚,月光如初,丝竹声不见,秋风送爽,水面清澈。
高台之上,仿佛近在咫尺,轻衣飘动,心中畅快吟唱。
不禁高歌,举杯问月,遥远的嫦娥在何方?
如同汉水的酿酒,浓郁而醇厚;
又如鲸鱼在海中吸食,江湖的浩瀚不可量。
天地之间,任我豪放自如。
想是长庚星来采石,金銮殿下,青藜杖已别。
待到更深时分,抱着阮琴归去休息,林中的鸡鸣声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籁:轻柔的乐声,指丝竹乐器的声音。
- 冰轮:月亮,形容其如冰一样清澈。
- 褰裳:提起衣裳,形容轻松自在的姿态。
- 浩歌:高声唱歌。
- 嫦娥:月宫的仙女,古代传说中的月神。
典故解析:
- 嫦娥:出自《山海经》,传说嫦娥为后羿妻,因吞服不死药而飞月。
- 长庚:指金星,象征光明与希望,古人常用来比喻明亮的星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谦,明代诗人,字士英,号雪窗,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寄情于自然、抒发情怀的盛行时期,倪谦通过对月、酒、秋夜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诗歌开篇以“灵籁无諠”引入,营造出宁静的环境,月光照耀下的秋夜显得尤为清幽。通过“良夜永冰轮初上”,作者将月亮比作冰轮,既形象又传达出一种清冷的美感。接着,诗中描绘了金风送爽、素波清泳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白玉台高天咫尺”,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而“褰裳览眺吟怀畅”则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接下来的“便浩歌把酒问嫦娥”,则是诗人借酒问月,展示了他对远方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汉水与鲸鱼的比喻,赋予了自然界以生命和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天地的豪放和超脱。最后句“待更阑抱阮好归休,林鸡唱”,将诗人从沉思中拉回现实,展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月、酒、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理想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籁无諠: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丝竹之声消失无踪。
- 良夜永冰轮初上:良夜的月亮刚刚升起,象征着新的开始。
- 秋如许金风荐爽:秋风送来的凉爽,令人心旷神怡。
- 素波清泳:水面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映衬出宁静的氛围。
- 白玉台高天咫尺:高台近在咫尺,象征着理想的触手可及。
- 褰裳览眺吟怀畅:轻松自如地观赏四周,心中畅快吟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冰轮,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使诗句更具活力。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宁静的夜晚,借酒问月,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寄托诗人的情感。
- 酒:象征放松与欢愉,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秋风:象征变化与离别,传达出淡淡的忧伤。
- 汉水:象征长久与深厚,寓意生活的丰富与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灵籁无諠”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喧闹
B. 宁静
C. 混乱 -
“把酒问嫦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友情
B. 爱情
C. 理想与人生 -
诗中提到的“长庚”指的是哪个星?
A. 木星
B. 金星
C. 土星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背景,表达孤独与自我。
- 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月亮为题,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倪谦的《满江红》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以月亮为题材,但倪谦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