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题竹逸小像》
时间: 2025-01-26 00:5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题竹逸小像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谁伴先生,茗椀垆薰,书签笔床。
记慈恩释褐,名喧三殿,定昆乘传,檄谕诸羌。
万里辞官,一身入画,抽却朝簪换芰裳。
琴樽外,更阴阴空翠,个个筼筜。
竹郎闲与评量。论梁栋何须羡豫章。
任截为拄杖,蹑他嵩华,劈成横笛,吹出伊凉。
根作龙拿,节如剑拔,谁许斑痕上苦篁。
闻言喜,竹得风而笑,满院笙簧。
白话文翻译
谁在陪伴您,手中捧着香茗,书桌上堆满文具。
想起您对我的恩情,名声响亮于三殿,曾经对羌族发出命令。
我辞官千里,独自融入画中,放下朝廷的权杖,换上轻盈的衣裳。
琴樽旁,满院苍翠,竹子在微风中摇曳。
竹子闲适地与我谈论,不必羡慕豫章的繁华。
任凭我将竹子截成拐杖,走在嵩华山上,劈成横笛,吹出凉爽的音律。
根部如龙爪,节状如拔剑,谁会在斑驳的竹子上留下苦涩的痕迹?
听说这话,竹子也喜悦地笑了,满院乐声悠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茗椀:茶杯,指喝茶的器具。
- 释褐:指脱去官服,回归平民生活。
- 芰裳:指轻便的衣裳,象征脱离官场的束缚。
- 筼筜:竹子,隐喻清静的生活状态。
- 豫章:指豫章山,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 笙簧:指乐器的声音,象征美好的乐音。
典故解析:
- 三殿:古代指天子所在的殿宇,象征权力中心。
- 昆乘传:指昆仑山,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象征追求高洁的理想。
- 斑痕:竹子的斑纹,象征经历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梦阮,号涵秋,晚号竹庵,生于1643年,卒于1716年。他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维崧在闲适的竹林中写成,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借竹子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由的思想。
诗歌鉴赏
《沁园春 题竹逸小像》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竹子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自由和清淡生活的向往。开篇以“谁伴先生”引入,设定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书卷气和雅致的生活情趣。诗中提到的“万里辞官,一身入画”,则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中对竹子的描绘,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寄托。竹子在风中摇曳,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象征着坚韧与清高。诗的结尾部分“满院笙簧”,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伴先生,茗椀垆薰,书签笔床。:开篇以问句引入,表现出一种清雅的生活场景,诗人似在思索与谁共度这宁静时光。
- 记慈恩释褐,名喧三殿,定昆乘传,檄谕诸羌。:回忆往昔,提及对恩师的感激,表现出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
- 万里辞官,一身入画,抽却朝簪换芰裳。: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
- 琴樽外,更阴阴空翠,个个筼筜。:描绘了竹林的宁静,营造出一个幽美的环境。
- 竹郎闲与评量。论梁栋何须羡豫章。:与竹子相对话,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 任截为拄杖,蹑他嵩华,劈成横笛,吹出伊凉。:展现了竹子的多元性,象征着生活的自由与乐趣。
- 根作龙拿,节如剑拔,谁许斑痕上苦篁。:竹子的坚韧与优雅,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闻言喜,竹得风而笑,满院笙簧。:结尾部分,竹子在风中轻舞,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根作龙拿,节如剑拔”,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特征。
- 拟人:如“竹得风而笑”,赋予竹子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多处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子,提高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追求自然和清静,同时也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这种情感在竹子的意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琴樽:代表艺术与文化,描绘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调。
- 风:象征自由与变化,表现出生活的轻松与愉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谁伴先生”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自己
- C. 竹子
-
诗人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 A. 对官场厌倦
- B. 追求名利
- C. 旅行
-
竹子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 A. 忍耐
- B. 自由与高洁
- C. 财富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陈维崧与陶渊明的诗作均表现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但陈维崧的作品更注重竹子的象征意义,而陶渊明则直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