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5-01-11 05:5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作者: 曹尔堪 〔清代〕
白露方滋,修荻半湾,丹枫一林。
想伊人长啸,栏干频倚,鲈才破玉,菊已含金。
秋老生悲,风来偏快,囊括湘流有赋心。
舒怀抱,借湖山作带,江海为襟。
提壶不厌相寻。
松影合幽居觉更深。
爱不渝霜雪,岁寒敦好,时闻笙鹤,空谷传音。
谡谡涛生,亭亭盖偃,气概清贞贯古今。
听忘倦,任青乎赤也,供我微吟。
白话文翻译
白露时节才刚刚滋润,修长的芦苇半湾而生,丹红的枫树遍布一片林子。
想起那位佳人长声高啸,频频倚靠在栏杆上,鲈鱼刚刚破水而出,菊花也已含苞待放。
秋天的老去带来些许悲伤,风来得特别迅速,包罗湘江流域的赋诗情怀。
我舒展胸怀,借山水作带,江海为怀。
提壶相寻,无厌倦之意。
松影交错,幽居的感觉更显深邃。
对爱意不变,尽管霜雪,岁寒却更显温情,偶尔听见笙声和鹤鸣,回荡在空谷中。
涛声阵阵,亭亭的屋顶微微倾斜,清雅高洁的气韵贯穿古今。
听着不觉疲倦,无论青色还是赤红,皆可供我轻声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开始。
- 修荻:修长的芦苇。
- 长啸:高声歌唱或呼喊。
- 栏干:栏杆。
- 鲈:鲈鱼,一种淡水鱼。
- 菊:菊花,象征坚韧的精神。
- 湘流:指湘江,流域文化的象征。
典故解析
- “岁寒敦好”:出自《论语》,意指在艰难的环境中更显友谊的真挚。
- “笙鹤”:笙是一种乐器,鹤则象征着高洁和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沁园春》写于清朝,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沁园春》是曹尔堪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作者以“白露”作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描绘的“修荻半湾”、“丹枫一林”,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通过对“伊人”的惦记,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岁月流逝中对情感的珍视。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尤其是“提壶不厌相寻”一句,更是传达了诗人对友人不离不弃的期盼。诗的最后,诗人以“任青乎赤也,供我微吟”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淡然与从容,仿佛在告诉读者,不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的宁静与对美的追求总能使人心灵得以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露方滋:描写白露时节,表达秋天的气息。
- 修荻半湾: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秋天的宁静。
- 丹枫一林:象征着红色的枫叶,暗示生命的热烈与短暂。
- 想伊人长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
- 栏干频倚:表明对美好的向往与期盼。
- 鲈才破玉: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菊已含金:菊花象征着坚韧,表达生命的坚持。
- 秋老生悲:秋天的来临带来一种自然的悲伤。
- 风来偏快:风的速度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囊括湘流有赋心:表明诗人对湘江的情怀与赋诗的心境。
- 舒怀抱:表达一种开阔心怀的态度。
- 借湖山作带,江海为襟:自然景物构成了诗人的精神寄托。
- 提壶不厌相寻:思念的深厚与持久。
- 松影合幽居觉更深:诗意的生活,隐居的深邃。
- 爱不渝霜雪:爱意坚定,如同抵抗严寒的松柏。
- 时闻笙鹤:生活中偶尔的乐趣与宁静。
- 谡谡涛生:自然的声音,带来心灵的共鸣。
- 亭亭盖偃:形象的描述,显示出生活的雅致。
- 气概清贞贯古今:赞美高洁的品格,超越时间的限制。
- 听忘倦,任青乎赤也:强调心境的平和与对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鲈才破玉”,用鲈鱼的出水比喻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拟人:如“松影合幽居”,赋予松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清新而淡然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生命的变迁。
- 丹枫:红色的枫叶象征着热烈与短暂。
- 菊:象征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松影:象征宁静与深邃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沁园春》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曹尔堪
C. 杜甫 -
“白露方滋”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到来?
A. 春
B. 夏
C. 秋 -
诗中提到的“鲈才破玉”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瞬间
B. 伤感的情绪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秋天描写,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
- 《山中问答》:王维的作品,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沁园春》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但前者更显悲凉,后者则突出清新与淡然。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