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六 答赠孝峙尔玉尔斐兼悼天鹿三用前韵》
时间: 2025-01-09 07:4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畴昔盛年,四五词家,谑月嘲风。自烽烟澒洞,故人凋谢,白杨萧飒,离黍迷濛。天壤之间,犹存吾辈,坐看川流泻东。全无绪,只矮檐曝背,寒日方中。雪吟花醉能从。披蠹简吾师河上公。更彭城三老,声华是凤,柳州八及,少长为龙。纵感存亡,还娱健在,行见儿孙小字同。陶暮景,向蒲汀系缆,藓磴支筇。
白话文翻译
昔日的盛年时光,四五位词人相聚,嬉笑着对月,调侃着春风。自从战争的烽烟消散,昔日的友人已经相继去世,白杨树在寒风中摇曳,田间的黍米在迷雾中隐约可见。在天地之间,仍然有我们这一代人,静静地看着江水向东流去。心中无所牵挂,只是低头坐在矮屋檐下,背对着寒冷的阳光。雪花吟唱,花儿醉人,仿佛可以随意徜徉。翻开我老师河上公的书卷,更有彭城三老,他们的声音如凤鸣,柳州的八位诗人,年长者和年轻者都是龙凤呈祥。即便感叹生死离别,仍然乐在当下,看到儿孙们的字迹如同自己当年一样。夕阳西下,系缆在蒲汀,藓苔路上支撑着我的竹杖。
注释
- 畴昔:过去的时间。
- 盛年:指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 谑月嘲风:嬉笑地对月亮和春风,形容轻松愉快的心境。
- 烽烟:战争或动乱的象征。
- 白杨:一种树木,常用于描绘孤独的意象。
- 黍:一种谷物,象征丰收与乡愁。
- 川流泻东:指江河水流向东,象征时间流逝。
- 陶暮景:陶渊明的傍晚景象,象征隐逸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过去的追忆,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当下的珍惜。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六》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人在回顾往昔的同时,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敏感。开头几句描绘了往昔的盛年,一群志同道合的词人欢聚一堂,表现了青春的活力和乐趣。然而,随着战争的洗礼,昔日的朋友纷纷离去,诗人借助白杨与黍米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惆怅。接着,诗人以“天壤之间,犹存吾辈”表明对当下仍然存在的自我和同伴的珍惜,表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诗中提到的“雪吟花醉”与“披蠹简吾师河上公”,一方面是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对知识和传统的尊重。结尾部分,诗人以“陶暮景”作为收尾,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隐含着一种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畴昔盛年: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 四五词家:指当时聚在一起的几位诗人。
- 谑月嘲风:形容那时的欢愉与轻松。
- 自烽烟澒洞:对比昔日的欢快与现在的沉重。
- 故人凋谢:感叹昔日友人的离世。
- 白杨萧飒:描绘孤独的意象。
- 天壤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坐看川流泻东: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 全无绪:表达一种无所依托的状态。
- 雪吟花醉能从: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享乐。
- 披蠹简吾师河上公:表达对老师的敬仰。
- 更彭城三老:提及历史名人,强调文化传承。
- 纵感存亡:即使感慨生死,仍然要珍惜当下。
- 陶暮景:向往田园生活,寄托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光比作江水流逝,增强时间的流动感。
- 拟人:雪花吟唱,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声华是凤,少长为龙”,增强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感慨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杨:象征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黍:象征土地和乡愁。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杨”象征什么? A. 寂寞与孤独
B. 欢快与乐趣
C. 繁荣与富饶
D. 温暖与幸福 -
“陶暮景”指的是? A. 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B. 诗人的故乡
C. 夕阳西下的景色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敬畏,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