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凝祥宴罢闻歌吹》
时间: 2025-01-11 10:05: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凝祥宴罢闻歌吹
作者:惠洪 〔宋代〕
凝祥宴罢闻歌吹。画毂走,香尘起。
冠压花枝驰万骑。马行灯闹,凤楼帘卷,陆海龙鳌山对。
当年曾看天颜醉。御杯举,欢声沸。
时节虽同悲乐异。海风吹梦,岭猿啼月,一枕思归泪。
白话文翻译
宴席结束后,我听见了歌声和乐器的演奏,车轮转动,香气四溢。
花冠压在头上,骑马奔驰如万骑齐发,马儿在灯火辉煌中奔驰,凤楼的帘子随风卷起,陆海与龙鳌山相对而立。
回想当年曾在那醉意朦胧的场合,举起御杯,欢声如潮。
尽管时节相同,悲与乐却是不同的。海风拂面,山岭中的猿猴啼叫着月亮,我在梦中辗转,泪湿枕边,思念归去的心情愈发沉重。
注释
凝祥宴罢:凝祥,指一种吉祥的氛围。宴罢,宴席结束。
画毂:指精美的车轮,画指装饰,毂指车轮的中心部位。
冠压花枝:头上的花冠压低了花枝,形象地描绘了宴席的华美和热闹。
马行灯闹:马在灯火中奔驰,热闹非凡。
凤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通常是用来招待贵客的地方。
陆海龙鳌山对:陆海与龙鳌山一同相映成趣,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御杯:皇帝用的酒杯。
海风吹梦,岭猿啼月:海风带来梦幻般的感觉,山岭中的猿猴在月下啼叫,意象丰富。
一枕思归泪:在枕边流泪,思念归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惠洪,字光弼,号了庵,南宋诗人,生于1071年,卒于1133年。惠洪的诗风广泛,兼及山水、咏物、咏史等,尤其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宴席之后,表达了对欢乐场景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宴席中享受着欢乐,却在结束后感受到强烈的思乡之情,反映出人们在欢愉与哀伤之间的心理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凝祥宴罢闻歌吹》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宋代宴饮文化的繁华与欢愉。开篇以“凝祥宴罢闻歌吹”引入,瞬间把读者带入热闹的宴会中,伴随着歌声与乐器的演奏,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中“画毂走,香尘起”形象地描绘了宴会的豪华与热闹,花冠的描写则生动体现了宴席的盛装与欢庆。
随着诗的深入,作者的情感渐渐转向,回忆往昔的快乐时光,勾起了他对欢声笑语的怀念。尤其是“时节虽同悲乐异”一句,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变化,尽管环境相似,但心境却因经历不同而各异。
结尾的“海风吹梦,岭猿啼月,一枕思归泪”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海风带来的梦境与猿声啼月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凝祥宴罢闻歌吹:宴会结束,闻到歌声和乐器的声音,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 画毂走,香尘起:车轮在快速行驶,香气四散,表现热闹的场景。
- 冠压花枝驰万骑:华丽的花冠压在头上,骑马如万骑奔腾,展现出盛大的场景。
- 马行灯闹,凤楼帘卷:马在灯火辉煌中奔驰,凤楼的帘子随风飘动,描绘了宴会的热闹与华美。
- 陆海龙鳌山对:描绘自然景象,意象壮丽。
- 当年曾看天颜醉:回忆往昔的欢娱与醉意。
- 御杯举,欢声沸:举杯欢庆,声响如潮。
- 时节虽同悲乐异:尽管时节相同,心情却不同。
- 海风吹梦,岭猿啼月:海风与猿声交织,增添了思乡的情愫。
- 一枕思归泪:最终以泪湿枕边,表达了思乡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尘”比喻宴会的热闹与气氛。
- 拟人:海风与梦交织,使环境充满生命感。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如“马行灯闹,凤楼帘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宴会的繁华与欢乐,反映了人在欢乐与忧伤之间的情感波动,深刻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宴席:象征欢乐的社交场合,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歌声与乐器:代表欢庆和愉悦的氛围。
- 海风与猿啼:象征思乡情绪,海风的轻拂与猿声的哀鸣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冠压花枝驰万骑”意指什么?
- A. 头上的花冠装饰
- B. 骑马奔腾的场景
- C. 宴会的华丽
- D. 以上皆是
-
“海风吹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 A. 梦想
- B. 思乡的情感
- C. 美好的记忆
- D. 以上皆是
-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思乡
- D. 愤怒
答案:
- D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卜算子·咏梅》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比,惠洪的《青玉案》更侧重于宴席的热闹与归乡的思绪,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美。两者都反映了宋代女性与男性在文化背景下对情感的不同表达,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