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山径晚樵远》
时间: 2025-01-11 10:0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山径晚樵远
作者: 惠洪 〔宋代〕
山径晚樵远。深壑孱颜。
孙山背後泊船看。
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
篱落竹丛寒。渔业凋残。
水痕无底照秋宽。
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晚秋时分的山径,远处有樵夫的身影。深邃的山谷显得有些苍白,远处的孙山背后停着船只。我手持遗编,披着白色的帕子,感到无比的清闲。篱笆旁的竹丛显得寒冷,渔业资源也日渐枯竭。水面上的痕迹无尽无休,映照着宽广的秋天。最美的是在夕阳下凝视的地方,几笔描绘出秋山的轮廓。
注释
- 樵:砍伐树木的人,指代樵夫。
- 深壑:深邃的山谷。
- 孱颜:苍白的面容,这里形容山谷的颜色。
- 孙山:可能是指某处山名,具体历史背景不详。
- 遗编:遗留下来的编织物,可能指代某种工具或装饰。
- 白帔:白色的披风或帕子。
- 篱落:篱笆的落处,指代田边或住宅旁的竹林。
- 水痕:水面上留下的痕迹。
- 凝睇:凝视,注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惠洪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工于词、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惠洪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山林之中,可能是惠洪在晚秋时节外出游玩时所作。描写了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变化、生活闲适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渔业衰退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诗歌鉴赏
惠洪的《浪淘沙·山径晚樵远》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情景描绘细腻而生动,尤其是对“山径”和“晚樵”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诗人通过“深壑孱颜”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表现出秋天的萧条和生命的无常。
“手把遗编披白帔”一句,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似乎在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然,白帔象征着一种清雅和洒脱的气质。而篱落与竹丛的寒冷,则反衬出渔业的衰残,暗示了社会生活的困境。最后,夕阳下的秋山如画,诗人通过“数笔秋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整首词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互为呼应,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惠洪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诗人独特的生活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径晚樵远:山间小路上,远处的樵夫在忙碌,暗示了宁静的乡村生活。
- 深壑孱颜:深谷的颜色显得有些苍白,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孙山背後泊船看:在孙山的背后,可以看到停泊的船只,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 手把遗编披白帔:手中拿着遗留的编织物,披着白色的帕子,体现出闲适的生活状态。
- 剩却清闲:虽然周围环境变化,但诗人依然保持内心的清闲。
- 篱落竹丛寒:篱笆旁的竹林显得寒冷,象征着环境的萧条。
- 渔业凋残:水域的渔业资源趋于枯竭,暗示社会的困境。
- 水痕无底照秋宽:水面上的痕迹无尽无休,映照出宽广的秋天,形成开阔的意境。
- 好在夕阳凝睇处:美好的时光在夕阳的照耀下,诗人凝视着这份美好。
- 数笔秋山:几笔勾勒出秋天的山景,展现出诗人的艺术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词句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径: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 晚樵:代表着乡村生活的安宁与简单。
- 深壑:象征着秋天的萧条与自然的变化。
- 白帔:象征着清雅与超然。
- 竹丛:代表着孤独与寒冷的环境。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忧伤
- B. 幽静
- C. 欢快
-
“山径晚樵远”中的“晚樵”指的是哪个职业?
- A. 渔夫
- B. 樵夫
- C. 农夫
-
诗中提到的“水痕无底”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水的深度
- B. 秋天的广阔
- C. 渔业的衰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自然景色结合。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王维)与《浪淘沙·山径晚樵远》均描绘了山水自然,但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社会的变迁。
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惠洪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