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曲》

时间: 2025-01-23 08:34:29

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

爱此崎山,状如於菟伏。

摩挲舒长啸,狂飙振林木。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

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林曲
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
爱此崎山,状如於菟伏。
摩挲舒长啸,狂飙振林木。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
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在经历了百战之后归来,谈及游历匡山的经历。他对崎岖的山脉情有独钟,形状宛如伏击的野兽。他在松林中摩挲着,舒展长啸,狂风震动着树木。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仇恨仍未得以报复。禹的痕迹遍布荆棘丛生之地,担心你睡眠难以安稳。何时才能振奋爪牙,飞越万里去捕食肉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战赋归:经历了许多场战斗后返回。
  • 匡山麓:匡山的山脚。
  • 於菟: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形象多变,常被用来比喻凶猛的动物。
  • 摩挲:轻轻抚摸。
  • 舒长啸:放声高歌。
  • 狂飙:强烈的风。
  • 国难:国家面临的重大危机。
  • 国仇:国家的仇恨,通常指外敌入侵。
  • 禹迹:大禹治水的历史痕迹。
  • 荆榛:荆棘和野草,形容环境的艰苦。
  • 爪牙:指武器和士兵,借指力量和手段。
  • 飞食肉:比喻捕捉敌人或猎物。

典故解析:

  • :大禹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治水英雄,象征着治理和丰收。他的事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占山(1884-1944),字云鹏,号左青,近代著名的抗日将领和爱国诗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抵抗外敌侵略,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松林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危难时局的深切关注,以及希望奋起反抗的强烈愿望。诗人在战争中经历了无数艰苦,回归山林间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感受到国难的沉重。

诗歌鉴赏

《松林曲》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与忧虑。开篇即以“百战赋归来”引入,表现了经历了无数战斗的辛劳与归来后的沉思。诗人游历匡山,爱上这崎岖的山脉,恰似伏击的猛兽,反映出他对生命与战斗的敏感与思考。

接下来的描绘则通过“摩挲舒长啸”和“狂飙振林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契合,他在风中放声长啸,似乎是在宣泄心底的情感。诗中紧接着提及“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进一步揭示了国家面临的险境与历史的沉重,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愤懑。

最后两句“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将全诗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渴望奋起反抗、恢复国家尊严的决心。这种情感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战赋归来:表现了经历战争的疲惫与归属感。
  2. 言游匡山麓:引入自然景观,显示出诗人对山水的向往。
  3. 爱此崎山,状如於菟伏:借用动物形象,暗示山的雄伟与潜在的威胁。
  4. 摩挲舒长啸:表达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慨。
  5. 狂飙振林木:风的形象与松林的互动,象征着力量。
  6.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揭示当时国家的危机与历史的伤痛。
  7. 禹迹遍荆榛:用大禹的治水典故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8. 恐汝眠难熟:对未来的忧虑,体现出深沉的情感。
  9.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渴望复兴与反抗的决心,形成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崎山比作伏击的野兽,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将狂风与林木的互动具象化,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对仗:如“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增强了诗的韵律和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出诗人对抗争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欣赏,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斗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松林:象征坚韧与生机,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慰藉。
  2. 匡山:象征高大与险峻,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重视。
  3. 爪牙:象征力量与武器,借此表达对未来斗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战赋归来”中“赋”字的意思是?

    • A. 赋予
    • B. 赋予音乐
    • C. 赋予诗歌
    • D. 赋予力量
      答案:C
  2. 诗中提到的“禹迹”是指?

    • A. 大禹治水的痕迹
    • B. 禹王宫殿
    • C. 禹的后代
    • D. 禹的诗篇
      答案:A
  3.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战争的厌恶
    • C. 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 D. 对个人生活的反思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
  • 《春望》杜甫:反映了国家动乱时期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松林曲》都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表现了更强烈的反抗与斗争的意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近现代诗歌史》
  • 《抗战诗词选》
  • 《马占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