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拙政园感赋》

时间: 2025-01-11 05:09:24

衡山手植藤犹在,太息山茶花已枯。

数易主人怜水竹,还令狂客念江湖。

一亭可上石作齿,万蕊飘香梅有须。

独惜名园长倒置,竟如扃箧守明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拙政园感赋
作者: 诸宗元 〔近代〕

衡山手植藤犹在,
太息山茶花已枯。
数易主人怜水竹,
还令狂客念江湖。
一亭可上石作齿,
万蕊飘香梅有须。
独惜名园长倒置,
竟如扃箧守明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拙政园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衡山的藤蔓仍在生长,然而山茶花却已经枯萎。园主几次更换,但对水竹的怜爱依旧,甚至让那些狂放不羁的游人也思念起江湖的生活。园中有亭子,亭子上的石头仿佛在齿牙,而无数梅花的香气也在飘散。可惜的是,这个著名的园子却常常被倒置,犹如锁住明珠的箱子,无法让人欣赏其真正的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衡山:指湖南的衡山,风景秀丽。
  • 山茶:指山茶花,花朵娇美,但此处已枯萎,象征衰败。
  • 水竹:水边的竹子,清新幽雅。
  • 狂客:指放荡不羁的游人。
  • :园中的亭子。
  • 石作齿:石头呈现出像牙齿的形状。
  • 梅有须:梅花飘香,"有须"指梅花的蕊。
  • 长倒置:指名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或利用。

典故解析:

  • 拙政园:位于苏州,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自然之美和人文气息闻名。
  • 明珠:比喻珍贵的事物,暗指名园的美丽与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诸宗元,近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游拙政园感赋》是诸宗元在游览拙政园时所作,诗中流露出他对园林美景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园林衰败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拙政园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衡山手植藤犹在,太息山茶花已枯”,通过对比,表现出生命的轮回与无常。藤蔓的生长与山茶花的凋零,象征着人事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数易主人怜水竹”,则表达了园主对自然的热爱,尽管经历了多次更换,依然对水竹情有独钟。

“还令狂客念江湖”一句,体现了游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狂客的形象更增添了诗的生动感。接下来的描写中,“一亭可上石作齿,万蕊飘香梅有须”,通过细腻的意象刻画了园中亭台楼阁的美丽。最后两句“独惜名园长倒置,竟如扃箧守明珠”则是对名园被忽视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未能得到充分珍惜的感慨。

全诗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又融入了对生命、时间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衡山手植藤犹在:描绘了衡山的藤蔓仍在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2. 太息山茶花已枯:山茶花的凋零让人感到惋惜,暗示时间的流逝。
  3. 数易主人怜水竹:多次更换的园主依然心系水竹,表现出对自然的珍爱。
  4. 还令狂客念江湖:游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
  5. 一亭可上石作齿:亭子的描写形象生动,突显了园中景致的独特。
  6. 万蕊飘香梅有须:梅花的香气弥漫,营造出浓厚的自然氛围。
  7. 独惜名园长倒置:对名园地位的感慨,表达了对美的失落。
  8. 竟如扃箧守明珠:用“明珠”比喻名园的潜在价值,强调其被忽视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园比作“明珠”,突显其珍贵。
  • 对仗:如“衡山手植藤犹在,太息山茶花已枯”,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拙政园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与自然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山:象征着坚韧与自然的美。
  • 山茶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水竹:代表着清新与恬静的生活。
  • :象征着人文情怀与自然的结合。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芬芳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衡山”主要象征什么? A. 坚韧
    B. 衰败
    C. 富贵
    D. 哀伤

  2. “狂客”在诗中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认真工作的人
    B. 放荡不羁的游人
    C. 爱好自然的人
    D. 诗人

  3. 诗中“明珠”指的是什么? A. 一颗珠子
    B. 名园的美丽
    C. 珍贵的水
    D. 一种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滁州西涧》:王安石的诗作,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
  • 《山中问答》:陶渊明的作品,体现了隐逸与自然之美的结合。

诗词对比:

  • 诸宗元的《游拙政园感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前者更偏向于对园林的感慨,后者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代诗词鉴赏》: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分析和解读。
  • 《苏州园林文化》:关于苏州园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