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作》

时间: 2025-01-24 05:13:32

绿树南阳道,千峰势远随。

碧溪风澹态,芳树雨馀姿。

野渡云初暖,征人袖半垂。

残花不足醉,行乐是何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树南阳道,千峰势远随。
碧溪风澹态,芳树雨馀姿。
野渡云初暖,征人袖半垂。
残花不足醉,行乐是何时。

白话文翻译:

在南阳的道路上,绿树成荫,千山远远相随。
碧绿的小溪在微风中显得宁静,芳香的树木在雨后显得格外美丽。
野外的小渡口,云朵初暖,行走的旅人衣袖微微垂落。
残存的花朵已不足以让我陶醉,那么,欢乐的时光又是什么时候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阳道:指南阳的道路,南阳是地名。
  • 千峰:形容山峰数量多且壮观。
  • 碧溪:清澈的溪水,色彩如碧玉。
  • 风澹态:风轻柔宁静的状态。
  • 芳树:花香四溢的树木。
  • 雨馀:雨后,形容空气清新。
  • 云初暖:云彩刚刚变得温暖的样子。
  • 征人:行旅的人。
  • 袖半垂:衣袖微微垂落,表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
  • 残花:已经凋谢的花朵。
  • 行乐:寻求快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快乐时光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政治家,尤以五言绝句见长。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途中作》写于杜牧旅行途中,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经过南阳,目睹了沿途的美景,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激发了他对快乐时光的深思。

诗歌鉴赏:

《途中作》是一首表现自然美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绿树成荫的道路、远山的壮观、清澈溪水的安静和雨后花木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的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内心,发出对快乐时光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快乐难寻的深刻思考。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自然美与人生哲理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既展现了外部世界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既有景物描写的生动,又有情感的深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哲理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树南阳道,千峰势远随。
    描绘了南阳道路两侧的绿树,以及远处连绵的山峰,展现出一种雄伟的自然景观。

  2. 碧溪风澹态,芳树雨馀姿。
    描述碧绿的溪水在微风中波澜不惊,雨后树木的美丽,意在表达自然的生机与和谐美。

  3. 野渡云初暖,征人袖半垂。
    野外的小渡口,云朵刚刚变得温暖,行旅者的衣袖轻松垂落,传达出一种悠闲与放松的氛围。

  4. 残花不足醉,行乐是何时。
    已经凋谢的花朵已无法再让人沉醉,诗人思考何时才能真正享受快乐,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鲜活的意象。
  • 对仗:如“绿树南阳道,千峰势远随”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袖半垂”传达出征人放松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快乐时光的渴望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折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树:象征生命与希望。
  • 千峰:代表壮观与辽阔,传达一种心胸开阔的情感。
  • 碧溪:象征宁静与和谐,带给人安宁的感觉。
  • 芳树:代表美好与繁荣,体现自然的魅力。
  • 残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激发人对快乐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途中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绿树南阳道”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象?
    A) 北方
    B) 西南
    C) 东南
    D) 西北

  3. 诗中提到的“残花”象征着什么?
    A) 新生
    B) 快乐
    C) 无常
    D) 美丽

答案:

  1. B) 唐代
  2. C) 东南
  3. C) 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早发白帝城》和《途中作》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偏向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途中作》则强调对快乐时光的追求与思考。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