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小山》

时间: 2025-01-27 04:18:20

涌岫跳峰尺许宽,坐看云雾起岩间。

九疑荒远巫阳险,未必真山胜假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涌岫跳峰尺许宽,坐看云雾起岩间。
九疑荒远巫阳险,未必真山胜假山。

白话文翻译:

山峰涌动,间歇地向上跳起,宽约一尺;坐在这里看云雾在岩石之间升起。
九疑山远且荒凉,巫阳山又险峻,未必真的山比假的山要好。

注释:

  • 涌岫:涌动的山峦。
  • 跳峰:山峰仿佛在跳跃,形容山势起伏。
  • 尺许宽:宽度约一尺。
  • 云雾: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九疑:指九疑山,位于今湖南省。
  • 巫阳:指巫阳山,位于今湖北省。
  • 未必:不一定。

典故解析:

“九疑”与“巫阳”都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常被文人所歌咏。九疑山与巫阳山在古代被视为险峻之地,具有神秘色彩。此处提及这些山,表明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杨万里游历山水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思考。通过对真假山的比较,表达了对自然本质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小山》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独特视角。首联“涌岫跳峰尺许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山峰的形态,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山的生动与灵动。第二句“坐看云雾起岩间”则以静态的视角,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云雾在岩间升起,充满了动感与神秘感。

在下联中,诗人以“九疑荒远巫阳险”引入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强调了这些山的险峻与荒凉,形成一种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对自然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未必真山胜假山”则升华了整个诗的主题,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真谛的探讨,质疑了“真山”与“假山”之间的价值观念。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上则有着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作为宋代诗人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涌岫跳峰尺许宽:此句描绘了山的轮廓,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表现了自然的力量。
  • 坐看云雾起岩间:通过静坐观察,展示了自然的细腻与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九疑荒远巫阳险:引入更为广阔的背景,突显山的险峻,暗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 未必真山胜假山:提出哲学思考,探讨自然的真与假,质疑人们的认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的动态比作“跳跃”,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探讨了自然真与假的哲学问题,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永恒,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 云雾:象征变化与神秘,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山名是: a) 黄山与泰山
    b) 九疑山与巫阳山
    c) 梯山与青山

  2. “未必真山胜假山”的意思是: a) 真山一定比假山好
    b) 假山更好
    c) 不一定真山比假山好

答案:

  1. b) 九疑山与巫阳山
  2. c) 不一定真山比假山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小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杨万里的诗更加强调对自然本质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带来的情感体验。两者在诗风上各具特色,但共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