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雨叹十解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昼落无声夜有声,只堪醉听不堪醒。
檐牙半点能多少?滴入苔阶一寸青。
白话文翻译: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雨声悄无声息,夜晚的雨声却响亮可闻,只能醉心于这雨声,无法清醒过来。屋檐上滴落的雨水有多少呢?只不过滴到青苔阶上,湿润了一寸的青苔。
注释:
字词注释:
- 昼落无声:白天的雨声没有声音,形容白天的阴沉静谧。
- 夜有声:夜晚的雨声响亮,形容夜间的雨声清晰可闻。
- 只堪醉听不堪醒:指只能陶醉于雨声,无法从这种情境中醒来,表达一种沉浸感。
- 檐牙半点能多少:屋檐的雨水滴落,问其量少之又少。
- 滴入苔阶一寸青:雨水滴落到苔藓的台阶上,湿润了一寸的青苔,呈现出自然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对春夏秋冬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多描写民生、自然,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秋雨叹十解》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秋雨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感伤,反映了他在艰难环境中的宁静心态。
诗歌鉴赏:
《秋雨叹十解》展现了杨万里对秋雨的深切感受。诗中通过对昼夜雨声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情的深刻体验。白天的雨声“无声”,与夜晚的“有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对雨的感受。尤其是“只堪醉听不堪醒”一句,表达了诗人沉浸在雨声中的愉悦与无奈,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困扰,向往一种宁静的生活。最后一句“滴入苔阶一寸青”,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雨水滋润大地的场景,给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感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表现了秋雨带来的感伤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昼落无声夜有声:白天的雨声没有声音,夜晚的雨声则回响清晰,形成对比。
- 只堪醉听不堪醒:沉醉于雨声中,无法从这种恍惚中清醒过来,表达出一种沉醉的状态。
- 檐牙半点能多少?:问雨水滴落的量,带有一种淡淡的无奈。
- 滴入苔阶一寸青:描绘雨水滴落在青苔上,生动而形象,展现了雨水滋润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白天与夜晚的雨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情感。
- 拟人:将雨声赋予生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 意象:通过“苔阶”的描写,传达出自然的生机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雨水的赞美与由此引发的愁绪,展现了淡淡的忧伤和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生命的变迁与感伤的情绪。
- 青苔:象征着自然的生机,雨水滋润后的一寸绿色,体现了生命的绵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昼落无声”指的是? A) 白天的雨声
B) 晚上的雨声
C) 风声
D) 鸟鸣声 -
填空题:诗中“滴入苔阶一寸青”表现了雨水__的情景。
-
判断题: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夜晚雨声的喜爱。 (对/错)
答案:
- A
- 滋润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感受。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秋雨叹十解》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通过自然描写传达情感,但杨万里更侧重于细腻的观察与沉静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情感的激荡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词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