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张功父南湖海棠,杖藜走笔》
时间: 2025-02-04 16:1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张功父南湖海棠,杖藜走笔
杨万里 〔宋代〕
看尽都城种海棠,
只将一径引教长。
约斋妙出春风手,
人在中央花四傍。
百株都好却嫌渠,
拣中东边第一株。
开与未开相间著,
浓红密密淡疏疏。
天工信手洒明霞,
若遣停匀未必佳。
却得数株多叶底,
殷懃衬出密边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与观察。诗人看遍了都城的海棠,心中只想要一条小路引导人们欣赏。约斋的园子里春风拂面,人在花丛中间,花儿四周环绕。虽然百株海棠都很好,但我偏爱东边的那一株。那株花的开放与未开放交替着,浓红的花瓣密密麻麻,淡疏的花朵稀疏分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同洒下的明霞,若是让花儿停滞均匀,未必就更好。反而有几株多叶的花底下,衬托出那密密的边花,更显得美丽。
注释
- 海棠:一种花,常在春季盛开,花色艳丽。
- 约斋:指一种精致的园林。
- 杖藜:手杖,常用于行走时辅助。
- 信手:随意、自然地做某事。
- 殷懃:形容盛情、热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怀,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宁静的过程中,通过描写海棠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体会,展现了诗人对海棠花的深厚感情与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首句“看尽都城种海棠”,表明诗人已游历过许多地方,却依然对海棠花情有独钟,表现了他对美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对花的外形的赞美上,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花朵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欣赏。“开与未开相间著,浓红密密淡疏疏”,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生动地呈现出海棠花在春日阳光下的多样美态。最后,诗人通过“却得数株多叶底,殷懃衬出密边花”,强调了叶子与花的关系,揭示了深厚的自然哲学思考。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尽都城种海棠:诗人游览过许多地方,见识了无数的海棠花。
- 只将一径引教长:心中只想要一条小路引导人们欣赏花的美丽。
- 约斋妙出春风手:约斋的园子里春风拂面,生机勃勃。
- 人在中央花四傍:人置身于花丛中,花儿环绕四周。
- 百株都好却嫌渠:百株花都很美,但诗人偏爱其中一株。
- 拣中东边第一株:特别挑选东边的那一株花。
- 开与未开相间著:花开的与未开的交错,形成美丽的景象。
- 浓红密密淡疏疏:花色浓红而密集,和淡色的稀疏形成对比。
- 天工信手洒明霞:自然的巧妙之处如同洒下的阳光。
- 若遣停匀未必佳:如果让花停滞均匀,未必就更美。
- 却得数株多叶底:却有几株花底下,叶子繁茂。
- 殷懃衬出密边花:衬托出密集的边花,更显得动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的美与天工巧夺的景象相提并论,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浓红密密淡疏疏”,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音律美感。
- 拟人:通过“春风手”的描写,使自然生动起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反映出一种追求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春风:象征着温暖、生命和希望。
- 叶子:象征着生命的承载与支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海棠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深厚的喜爱
C. 仅仅是欣赏 -
诗中“开与未开相间著”主要表现了: A. 花的色彩
B. 花的状态
C. 花的数量 -
诗的主题是: A. 生活的烦恼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孟浩然与杨万里的海棠花相比,表现出春天的不同气息和人对自然的不同感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