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27:0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即事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生涯草草旋安排,
先架茅堂次竹斋。
傍榾柮边名燠室,
有榕树处当凉台。
且饶林下一人去,
莫问门前几客来。
新买溪西山数亩,
便思辇石更移梅。
白话文翻译:
人生匆匆忙忙地安排着,
先搭建茅草屋,再建竹斋。
在树荫下有个舒适的小屋,
有榕树的地方是凉爽的台子。
且让林下一个人去,
别问门前有多少客人来。
我新买了溪西几亩山地,
便想着把梅树搬到那儿去。
注释:
- 生涯: 生活、生存的方式。
- 草草: 匆忙、不细致。
- 茅堂: 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竹斋: 以竹子搭建的书房。
- 榾柮: 用来支撑屋顶的木料。
- 燠室: 温暖的房间。
- 榕树: 一种常绿树,常用作遮阴。
- 辇石: 古代指用来坐轿子的石板。
- 梅: 指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隐居生活时期,他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安宁,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即事二首》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居所,展现了诗人对自给自足和宁静生活的理想。诗中描绘的榕树、竹斋、暖室,构成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既有生活的温馨,也有自然的清幽。最后两句则突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的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简单的生活安排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淡然。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涯草草旋安排:生活匆忙地进行着安排,反映出诗人对生活节奏的感慨。
- 先架茅堂次竹斋:先搭建简单的茅草屋,再搭建竹制的书房,体现了简朴的生活态度。
- 傍榾柮边名燠室:在支撑屋顶的木料旁边,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小房间,突显了生活的温馨。
- 有榕树处当凉台:有榕树的地方是个凉爽的台子,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舒适。
- 且饶林下一人去:让一个人在林下漫步,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莫问门前几客来:不要去在意门前有多少客人,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 新买溪西山数亩:新买了几亩溪水西边的山地,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 便思辇石更移梅:想着将梅树移到新居,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安排比喻为建筑,展现出一种有序的生活态度。
- 对仗:诗中有不少对仗的句式,使得全诗更具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如榕树、竹斋等)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榕树:象征着长寿与庇护,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温暖。
- 竹斋:象征着清雅与高洁,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 梅:象征着坚韧与纯洁,常用来寄托诗人的理想与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A. 生涯草草旋安排
B. 莫问门前几客来
C. 新买溪西山数亩
D. 便思辇石更移梅 -
诗中描绘的“竹斋”象征着什么? A. 豪华与奢侈
B. 清雅与高洁
C. 喧闹与繁华
D. 乡愁与思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隐逸生活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但刘克庄更强调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安宁,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山水之美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