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书》

时间: 2025-02-04 16:26:12

千里家山入寸眸,碧天无际月横钩。

书成得得秋风夜,一线微鸿独倚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里家山入寸眸,
碧天无际月横钩。
书成得得秋风夜,
一线微鸿独倚楼。

白话文翻译:

千里之外的家乡山水在我的眼中只如一寸,
无边的碧空中明月像一把横钩。
书写完成时,秋风轻轻吹拂的夜晚,
我独自倚在楼上,目送一线微弱的鸿雁。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里家山:千里之外的故乡的山。
  • 寸眸:寸的眼睛,形容视野狭小。
  • 碧天无际:碧蓝的天空没有尽头。
  • 月横钩:月亮如钩,形容月亮的形状。
  • 得得:书写时发出的声音,形容写字的状态。
  • 秋风夜:秋天的夜晚。
  • 微鸿:微弱的鸿雁,形容远方的归雁。
  • 独倚楼:独自倚靠在楼上。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书写的专注,反映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对秋天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元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渗透着浓厚的乡愁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秋风习习的夜晚,诗人或许身处异地,面对无尽的夜空和明月,感慨着故乡的遥远与思念,借助书写来排遣心中的孤独。

诗歌鉴赏:

《闲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思乡之情与书写的愉悦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清新的艺术风格。起首两句,通过“千里家山入寸眸”与“碧天无际月横钩”的对比,表现出诗人眼中的家乡虽远,但在心中依旧清晰可见,强调了思乡之情的深切。接下来的“书成得得秋风夜”,则通过书写的声音和秋风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似乎在倾诉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一句“一线微鸿独倚楼”,则是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追忆。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里家山入寸眸”:诗人以“千里”与“寸眸”对比,表明虽离家千里,心中却依旧挂念故乡的山水。
  2. “碧天无际月横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景象,月亮如钩,象征着思念与归宿。
  3. “书成得得秋风夜”:描述了写作过程中的心境,写作声与秋风形成了和谐的背景。
  4. “一线微鸿独倚楼”:象征着孤独的游子在楼上仰望,期待着归来的鸿雁,暗含了对未来的憧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千里”与“寸眸”的对比,增强思乡的情感。
  • 比喻:月亮被比作“横钩”,形象生动。
  • 拟人:将书写的声音“得得”赋予了生命,使情感更为真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书写的热爱,以及在孤独中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游子在异乡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山:象征思乡之情,代表着归属感。
  • 碧天:象征着宽广与宁静,表达了内心的平和。
  • :象征孤独与思念,常常在文学中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从而引发对过往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千里家山”,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B. 诗人想去旅游
    • C. 诗人只关心眼前的事物
  2. “月横钩”中的“钩”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工具
    • B. 月亮的形状
    • C. 一种水鸟
  3. 诗人写作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秋风夜
    • C. 寒冷的冬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秉忠的《闲书》更侧重于书写与思乡的结合,而《静夜思》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两者皆以夜空和月亮为意象,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前者更为沉静,而后者则带有更多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