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答中书诗
原文展示
在昔先师。任诚师天。刻意岂高。江海非闲。守道顺性。乐兹丘园。偕友之唱。敬悦在篇。霜露荏苒。日月如捐。相望式遄。言归言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师长的怀念和尊敬,强调了修身齐家的重要性,以及与朋友共乐的愉悦。诗中提到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认为,守道顺性、与友同欢,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注释
- 昔:过去
- 先师:指古代的老师或圣贤
- 任诚师天:心中遵循真理,任凭天命
- 刻意岂高:努力追求是否真能达到高尚境界
- 江海非闲:江海波澜壮阔,非等闲之地
- 守道顺性:遵循道义,顺应天性
- 乐兹丘园:在这山丘和园林中欢愉
- 偕友之唱:与朋友一起吟唱
- 敬悦在篇:在诗篇中感到敬意和愉悦
- 霜露荏苒:霜露交替,时光流逝
- 日月如捐:日月如同抛弃的物品,流逝无常
- 相望式遄:彼此相望,时光飞逝
- 言归言旋:言语在不断回旋,回归本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希逸,号逸少,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他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潮。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追求清雅的诗风。
创作背景
《答中书诗》写于谢灵运在任职期间,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诗中流露出对师道的尊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谢灵运对师长的崇敬和对友人的思念。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开篇提及古代师长,显示出诗人对道德和学问的敬重,接着引入江海的壮阔,暗示人生的宽广与复杂。诗中对“守道顺性”的强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在“乐兹丘园”一节,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与友人共唱,增添了情感的温度,使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一丝温暖。最后,霜露的变化与日月的流逝,加深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使人不禁思索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在昔先师:表现对古代老师的怀念。
- 任诚师天:强调遵循真理与天命。
- 刻意岂高:探讨努力追求的真正意义。
- 江海非闲:暗示人生的复杂与不易。
- 守道顺性:倡导遵循道德与内心。
- 乐兹丘园:描绘自然中的欢愉。
- 偕友之唱:与朋友共同享受生活。
- 敬悦在篇:在诗中感受敬意与快乐。
- 霜露荏苒:时间如霜露般流逝。
- 日月如捐:感叹时间的无情。
- 相望式遄:反映人生的快速变化。
- 言归言旋:回归内心的真实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霜露,表现时光的流逝。
- 对仗:诗句之间呈现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强调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友谊的珍贵,倡导人们守道顺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自然与时间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先师:象征知识的传承与尊重。
- 江海:象征广阔的人生与复杂的境遇。
- 丘园:象征自然的宁静与人类的乐趣。
- 霜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日月:象征永恒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先师”指的是谁? A. 自己的老师
B. 古代的老师或圣贤
C. 自然界的导师
D. 朋友 -
“乐兹丘园”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厌倦
B. 对友谊的珍视与乐趣
C. 对生命的绝望
D. 对时间的感慨 -
诗中提到的“霜露”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时光的流逝
C. 感情的甜蜜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答中书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欣赏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壮丽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注重内心情感与道德的反思。
- 《静夜思》(李白)与《答中书诗》都传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与人生的思索,但李白的作品更具个人情感色彩,而谢灵运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