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回 南岳寺大悲阁上看玉兰花用清真词韵》
时间: 2025-04-28 07:20: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山淡冶如笑,风光鲜洁。
梵阁斜盘碧磴,恰千点琼葩,珑珑才结。
花明玉净,小斗山窗莺语滑。
怜少室珠树轻分,天花无著姿清绝。
想只有山间白月。
还记省鬘陀根节。
谁伴深林清苦,只幽涧兰心,乱崖石发。
孤情绝照,古寺谁曾经浪折。
半檐花,千嶂瀑,看煞难分别。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山色如同轻笑般的淡雅,风景清新洁净。
斜倚在碧色台阶上的梵阁,恰似点缀着千朵洁白的花朵,玲珑剔透。
花朵明亮如玉,透过小山窗,黄莺在轻声细语。
怜惜那少室山的珠树轻轻分开,天上的花儿无拘无束,姿态清绝。
我想只有山间的白月在静静闪耀。
还记得那省鬘陀根的节奏。
谁在幽深的森林中陪伴着清苦,只有幽涧的兰花心,与乱石崖发为伴。
孤独的心情在阳光下照耀,古寺中又有谁曾经在此留下过浪漫的痕迹?
半檐花,千重山水,令人看得难以分清。
注释
- 淡冶:形容山色柔和,似笑意。
- 梵阁:指佛教寺院中的阁楼。
- 琼葩:形容花朵如玉般洁白。
- 少室:指少室山,位于今河南省。
- 省鬘陀:指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
- 兰心:兰花的心,象征清雅与孤独。
- 浪折:指浪荡的情感或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1640-1710),字仲明,号澄江,浙江人,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岳寺大悲阁,正值春天,作者在此欣赏玉兰花,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孤独。诗中融入了对佛教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看花回》以春山的淡雅和清新的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登上南岳寺大悲阁时所见的玉兰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开头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春山的淡雅与洁净的风光交相辉映,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
诗的中段,作者通过“花明玉净”“小斗山窗莺语滑”等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灵动与生机。这些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柔情。尤其是提到“怜少室珠树轻分”,不禁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轻盈与脆弱。
而后,作者在“孤情绝照,古寺谁曾经浪折”中,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感,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清苦,恰恰是对生命深刻的思索与感悟。结尾的“千嶂瀑,看煞难分别”,将视觉与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在清新与孤独之间游走,意象丰富,情感深邃,让人不禁沉浸在这幅春日画卷中,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山淡冶如笑:春天的山色轻柔,似乎在微笑。
- 风光鲜洁:自然景色清新而洁净。
- 梵阁斜盘碧磴:佛阁斜倚在青翠的台阶上。
- 恰千点琼葩,珑珑才结:正如千点洁白的花朵,显得玲珑剔透。
- 花明玉净,小斗山窗莺语滑:花朵明亮如玉,从小山窗透出黄莺的轻声细语。
- 怜少室珠树轻分:怜惜那少室山的珠树轻轻分开。
- 天花无著姿清绝:天上的花儿无拘无束,姿态清绝。
- 想只有山间白月:我想只有山间的白月在静静闪耀。
- 还记省鬘陀根节:还记得那省鬘陀根的节奏。
- 谁伴深林清苦:谁在幽深的森林中陪伴着清苦。
- 只幽涧兰心,乱崖石发:只有幽涧的兰花心,与乱石崖发为伴。
- 孤情绝照:孤独的心情在阳光下照耀。
- 古寺谁曾经浪折:古寺中又有谁曾经在此留下过浪漫的痕迹。
- 半檐花,千嶂瀑:半檐的花与千重的山水。
- 看煞难分别:令人看得难以分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山淡冶如笑”将山色比作笑容,生动形象。
- 拟人:对自然元素的赋予人性,增添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有对仗的句式,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山:象征希望与生机。
- 玉兰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幽涧兰心:象征孤独与清雅。
- 古寺:象征精神的寄托与内心的寻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少室”是指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江西
- C. 浙江
- D. 四川
-
“花明玉净”中的“玉”指的是什么?
- A. 水
- B. 花朵
- C. 明亮
- D. 笑容
-
诗中表现孤独情感的句子是?
- A. 春山淡冶如笑
- B. 孤情绝照
- C. 风光鲜洁
- D. 天花无著姿清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陈维崧的《看花回》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陈维崧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体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