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回·八里庄饮杏花下》

时间: 2025-01-27 03:31:18

红粉平铺一片烟。

花地花天。

好寻何处开樽坐,软裀不碍枝边。

玉楼人醉否,只此堪怜。

曲子悠扬度筦弦。

花也嫣然。

日斜春影迷濛里,趁微风、泼到人前。

罗衣飘几点,随意鲜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看花回·八里庄饮杏花下
作者: 黄之隽 〔清代〕

红粉平铺一片烟。花地花天。好寻何处开樽坐,软裀不碍枝边。玉楼人醉否,只此堪怜。曲子悠扬度筦弦。花也嫣然。日斜春影迷濛里,趁微风泼到人前。罗衣飘几点,随意鲜妍。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弥漫的杏花丛中,红色的花瓣铺成一片,花开在地,花与天交融。真想找个地方,开坛饮酒,软软的靠垫也不会妨碍到枝头的花。楼上那个人喝醉了吗?只有这一幕最让人怜惜。悠扬的曲子在竹管上流淌,花儿也微微含笑。斜阳照在春天的影子上,朦胧的景象中,微风轻轻送来花香到眼前。轻薄的衣裙飘动了几下,随意而娇艳。

注释:

  • 红粉:指杏花的颜色,形容花瓣的鲜艳。
  • 平铺:像铺成一片一样,形容花开得繁盛。
  • 樽坐:指的是饮酒的地方。
  • 软裀:指柔软的垫子,用来形容舒适的坐卧。
  • 玉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可能是指美人所在的地方。
  • 曲子:指乐曲,暗示春天的气息与欢乐。
  • 嫣然:形容花的娇美姿态。
  • 罗衣:轻薄的衣服,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的杏花意象,常常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春天和美好时光,杏花又常与饮酒作乐相结合,体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趣。诗中提到的“玉楼”可能暗指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引起了对春天和爱情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之隽,清代诗人,生活在诗歌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正值杏花盛开之时,诗人身处花下,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借酒抒怀,表达了对春天美景和生活乐趣的向往。

诗歌鉴赏:

《看花回·八里庄饮杏花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的杏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体现,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生活的热爱。红粉的花瓣如烟般铺展,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中。诗人想要在这花海中找一个坐落的地方,享受与友共饮的快乐,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通过“玉楼人醉否”的提问,诗人引发对饮酒作乐的思考,似乎在寻求一种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感共鸣。最后的“日斜春影迷濛里,趁微风泼到人前”,则将整个场景推向了高潮,春日的微风带来了花香,瞬间将人们的心情渲染得更加温暖和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粉平铺一片烟:杏花如红色粉末般铺展,形成一片烟雾般的景象。
  2. 花地花天:花开遍地,花与天空相连,形成美丽的画面。
  3. 好寻何处开樽坐: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来饮酒。
  4. 软裀不碍枝边:柔软的垫子不会妨碍到花枝。
  5. 玉楼人醉否:楼上的人是否已经喝醉了?
  6. 只此堪怜:只有这一幕让人感到可怜。
  7. 曲子悠扬度筦弦:悠扬的乐曲在竹管中流淌。
  8. 花也嫣然:花儿轻轻绽放,显得娇美。
  9. 日斜春影迷濛里:夕阳斜照,春天的影子模糊而迷幻。
  10. 趁微风泼到人前:微风轻轻吹来,将花香洒到面前。
  11. 罗衣飘几点:轻薄的衣裙随风飘动。
  12. 随意鲜妍:花朵随意而娇艳动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比作红粉,形象生动。
  • 拟人:花儿“嫣然”含笑,赋予花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常有对仗的工整,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融入了饮酒作乐的文化,表现出一种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代表生命的复苏。
  • :象征欢乐和友谊,常与欢聚的场合相连。
  • 微风:象征春天的气息,传递着花香与温暖。
  • 罗衣:象征轻盈与自由,表现出春天的活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粉”指的是什么?

    • A. 玫瑰花
    • B. 杏花
    • C. 桃花
    • D. 菊花
  2. 诗人在哪个地方饮杏花下?

    • A. 玉楼
    • B. 亭子
    • C. 草地
    • D. 河边
  3. 诗中提到的“曲子”是在什么乐器上演奏的?

    • A. 琵琶
    • B. 古筝
    • C. 笛子
    • D. 筦弦

答案:

  1. B. 杏花
  2. A. 玉楼
  3. D. 筦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描绘春天的景象与感悟。
  • 《桃花源记》 by 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同样表现春天的生机,但更关注于春雨的滋润与生命的复苏,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之隽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春天的诗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