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约愔仲说饼》
时间: 2025-02-04 15:27: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边落木气萧骚,深拥熏炉怯缊袍。
风物凄清宜说饼,心情寥落敢题糕。
相看且喜芳尊满,求祓曾无藕孔逃。
把菊胡床惟一醉,方知栗里是人豪。
白话文翻译:
无边的落叶在萧瑟的秋风中飘舞,深夜里我紧裹着袍子,生怕被冷气侵袭。
这样的风景凄清,正适合与朋友一起品尝饼干,而我心情寥落,连糕点都不敢提起。
我们相对而坐,看到酒杯满满,心中欢喜,但求神明时却没有藕的洞口可以逃避。
我在菊花下的胡床上醉倒,才明白栗子里藏着的,正是那位豪杰的心胸。
注释:
- 无边落木:形容秋季落叶的景象,象征凋零与孤寂。
- 萧骚:形容秋天的气氛,令人感到萧索和忧伤。
- 熏炉:指熏香的炉子,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怯缊袍:因感到寒冷而紧裹着暖和的袍子。
- 说饼:与朋友分享饼干,象征轻松的交流。
- 心情寥落:心情感到孤独和失落。
- 藕孔逃:求神明时,没有地方可以躲避自己的烦恼。
- 菊胡床:菊花下的座位,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 栗里是人豪:栗子是丰收的象征,隐喻志士豪杰的胸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曾寿,清代诗人,字子韶,号懋庵,生于浙江,早逝于家乡。其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语言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期间,诗人可能与友人相聚,吟咏秋景,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愁。重阳节是敬老的日子,诗中提到的“说饼”和“题糕”也许是对节日习俗的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秋日场景,通过“无边落木”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秋意与凄凉的气氛。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传递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尤其是“心情寥落敢题糕”的句子,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这种氛围下的感受,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在聚会的场景中,诗人提到“芳尊满”,意味着酒杯满溢,虽然外在的欢愉似乎能够掩盖内心的孤独,但“求祓曾无藕孔逃”却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反思。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让人感受到在欢笑中潜藏的忧愁。
最后,通过“把菊胡床惟一醉,方知栗里是人豪”的意象,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醉酒的状态,以此来逃避现实的苦闷,并在醉意中逐渐领悟到人情世故的真谛。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边落木气萧骚: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出一种空旷和凄凉的感觉。
- 深拥熏炉怯缊袍:在寒冷的夜晚,诗人紧裹袍子,说明对寒冷的恐惧。
- 风物凄清宜说饼:适合与友人分享美食,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心情寥落敢题糕:心情低落,甚至不愿提及甜品,反映内心的孤独。
- 相看且喜芳尊满:虽然酒杯满溢,表面上看似欢愉。
- 求祓曾无藕孔逃:对神明的祈求却无处可逃,体现无助感。
- 把菊胡床惟一醉:在菊花下的椅子上醉倒,象征放松与逃避。
- 方知栗里是人豪:在醉中领悟,丰收象征豪杰的气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无边落木”比喻秋天的萧瑟。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心情寥落敢题糕”与“相看且喜芳尊满”,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孤独感与对人情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传达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诗中的细腻情感与独特意象,使得这首诗在清冷的外表下,蕴含着深邃的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木:象征凋零与孤独。
- 熏炉:传达温暖与舒适。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栗子:象征丰收与豪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边落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丰收的喜悦
B. 秋天的凄凉
C. 春天的生机
答案:B -
“心情寥落敢题糕”意指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美食的渴望
C. 对人生的失落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芳尊满”代表了什么? A. 友情的温暖
B. 酒杯的充盈
C. 生活的富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杜甫
- 《秋夕》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陈曾寿的《九日约愔仲说饼》都有着对秋天的描写,但杜甫更侧重表现壮志未酬的感慨,而陈曾寿则更倾向于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两首诗在情感深度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