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侍皇太后宴并赐内外王公诸臣食即席得句》
时间: 2025-01-27 04:0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侍皇太后宴并赐内外王公诸臣食即席得句》
气霁兴安景廓澄,
南山映座祝如陵。
羊颁尽有锉炊土,
糕饰何须旗剪绫。
节喜延龄钦孝养,
宇恢广漠惕灵承。
重阳自古传佳话,
龙塞登高信孰曾。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天气下,兴安的景色格外明澈,南山在座位上映照,像是祝福的陵墓。羊肉已经烹制好,炊土的香气四溢,糕点的装饰何必再用旗帜和绫罗呢?节日的快乐延续着长寿,恭敬孝顺的精神在广阔的天地间传承。重阳节自古以来就传颂着美好的故事,登高望远的传统,谁又曾真正遵循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气霁:天气晴朗,空气清新。
- 兴安:指兴安岭一带,形容景色优美。
- 映座:映照着座位,形容自然景色与宴会场合的和谐。
- 羊颁:羊肉的烹制,表示宴席的丰盛。
- 锉炊土:指用炊土烹饪的食物。
- 节喜:节日的快乐。
- 延龄:延续长寿。
- 龙塞:指重阳节的习俗,象征登高。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时被视为长寿的节日,登高望远、赏菊花是传统习俗。
- 孝道:在中国文化中,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美德,诗中提到孝养,体现了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1711-1799),即清高宗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他是一位文治武功并重的皇帝,喜爱诗歌和书法,尤其擅长古典诗词。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重阳节,宴请内外王公及大臣,体现了皇帝对节日的重视及对臣子的关怀,反映了当时皇家宴会的盛况与礼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明朗的自然景色开篇,展现了重阳节的美好气氛。首联“气霁兴安景廓澄”通过描绘天气与景色,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着,诗人借助“南山映座”的意象,暗示着节日的庄重与喜庆。
在宴会的描述中,诗人用“羊颁尽有”和“糕饰何须”两句,突显出丰盛的宴席,表达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对节日的欢庆。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将重阳节与孝道、延续传统的主题结合起来,强调节日不仅是庆祝的时刻,更是传承文化与伦理的重要时刻。
最后一句“龙塞登高信孰曾”,则以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是否每个人都能真正体会到重阳节的深意。这种形式的运用,使得整首诗不仅富有节日的欢快气息,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气霁兴安景廓澄:描绘节日的晴朗天气,展现出兴安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
- 南山映座祝如陵:南山的倒影映照在座位上,象征着对长寿的祝福。
- 羊颁尽有锉炊土:宴席上羊肉已烹制完成,食物丰富。
- 糕饰何须旗剪绫:糕点的装饰无需过多,显示节日的简约与真实。
- 节喜延龄钦孝养:节日的快乐延续着长寿,反映出对孝道的重视。
- 宇恢广漠惕灵承:在广阔的天地间传承着灵性的文化。
- 重阳自古传佳话:重阳节自古以来有许多美好的故事流传。
- 龙塞登高信孰曾:反问登高的传统,呼唤人们对节日的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羊颁尽有锉炊土,糕饰何须旗剪绫”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节日氛围联系,营造出和谐的意境。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重阳节的庆祝展开,强调节日的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气霁:象征清新与宁静。
- 南山:代表自然的雄伟与和谐。
- 羊肉:寓意丰盛与美好的祝福。
- 糕点:象征节日的欢乐与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
“气霁兴安景廓澄”中的“气霁”意指: A. 风大
B. 雾霾
C. 晴朗
D. 阴云 -
诗中提到的“南山映座祝如陵”是指: A. 祝福长寿
B. 祝福财富
C. 祝福平安
D. 祝福健康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重阳日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写重阳节的情景,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体现了人际情感的细腻。
- 杜甫的《重阳日登高》则着重于景色与感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