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是儒家事,谁贫奉直如。
也无一瓢饮,劣有半床书。
妇妇能攻苦,卿卿不负渠。
竟令鸿与侃,相继大吾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贫困中坚守儒家精神的心境。即使贫穷,谁又能如我般坚定奉行正直的原则呢?连一瓢水都没有,书籍也仅有半床。妻子们能忍受艰苦,而你也没有辜负我。最后竟让鸿与侃这两位朋友相继来到我家。
注释
- 贫:贫穷,此处指物质上的匮乏。
- 儒家事:儒家的学问与修养。
- 奉直如:奉行正直的道德。
- 瓢饮:比喻饮水,指生活困窘。
- 劣有半床书:即便贫困,仍有一些书籍作为精神食粮。
- 妇妇:指妻子们,强调她们的坚韧。
- 卿卿:指诗人或其妻子。
- 鸿与侃:指两个朋友,象征友情和相互支持。
- 大吾闾:意指在我家,表达对友人的欢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及个人的修身养性。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词是为悼念故去的董氏而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以及对朋友的怀念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诗歌鉴赏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二》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杨万里对贫穷的认知与对儒家理想的坚守。诗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即便身处穷困,也不失对道德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贫是儒家事”,强调了儒家思想中贫穷并不妨碍个人的品德修养,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考验。
接下来,作者提到“也无一瓢饮,劣有半床书”,这句表现了他虽然生活拮据,但仍然珍视知识的价值,显示出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两句则反映了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强调了在困境中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贫是儒家事:开篇直入主题,指出贫穷与儒家学问的关系,暗示即便贫穷,依旧要坚守道德。
- 谁贫奉直如:质疑谁能像他一样在贫穷中仍坚持正直。
- 也无一瓢饮:描述生活困苦,连水都难以果腹。
- 劣有半床书:强调虽然物质匮乏,精神上仍有书籍的陪伴。
- 妇妇能攻苦:赞美妻子们的坚韧和忍耐。
- 卿卿不负渠:表达对妻子的感激,她没有辜负他。
- 竟令鸿与侃:提及朋友的来访,象征支持与陪伴。
- 相继大吾闾:强调友人对他生活的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贫是儒家事,谁贫奉直如”,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 比喻:用“瓢饮”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 排比:通过对妻子和友人的描写,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在物质匮乏中依然坚守理想与道德的信念,同时展现了对家庭和友谊的重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穷:象征生活的困苦。
- 书籍:代表知识与精神追求。
- 妻子:象征家庭的支持与坚韧。
- 友人:象征友情与相互扶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贫”主要指什么? A. 物质贫乏
B. 精神贫困
C. 社会地位低下 -
诗人对妻子的态度是什么?
A. 批评
B. 感激
C. 忽视 -
“鸿与侃”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朋友的支持
B. 生活的琐事
C. 家庭的责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对理想的坚持,但杨万里的诗更偏重于个人情感和家庭责任,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广泛地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命运。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