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山不复访林逋,杖策东风踏碧芜。
九里苍云经晓径,四围碧玉照清湖。
白话文翻译:
我不再去孤山拜访林逋,手持拐杖在东风中踏过碧绿的草地。
九里的苍云经过清晨的小路,四周的碧玉般的湖水闪耀着光辉。
注释:
- 孤山:指孤山,位于杭州,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林逋:林逋,字君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以隐居生活和诗作闻名。
- 杖策:手持拐杖,表示作者在散步或游览。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碧芜:指青绿色的草地。
- 苍云:指天空中的云彩,通常代表着天气的变化。
- 晓径:清晨的小路。
- 碧玉:形容湖水的清澈和美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林逋,是一个隐士诗人,他的生活和作品常常与山水田园相伴。本诗提到孤山,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一首诗作于曹勋对山水的游历时,正值春天,诗人在游览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产生了对隐士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忆。首句通过“不复访”表达了对林逋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遗憾的情绪,似乎隐喻着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接着,诗人描绘了春日的场景,手持拐杖,漫步于草地,展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苍云和碧湖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优雅的氛围,突显出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平和。而“九里苍云”一语,更是赋予了景色以灵动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山不复访林逋:表明作者不再去孤山拜访林逋,意在表达对林逋的怀念。
- 杖策东风踏碧芜:形象描绘了诗人在春风中漫步的闲适生活。
- 九里苍云经晓径:描绘清晨的云彩与小路,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氛围。
- 四围碧玉照清湖:形容湖水的美丽,突显出自然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碧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杖策东风”和“九里苍云”。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隐逸与宁静。
- 东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苍云: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变幻。
- 碧湖: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林逋”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填空题:诗中“杖策东风踏__。”
-
判断题:诗人对隐逸生活持肯定态度。(对/错)
答案:
- b) 宋代
- 碧芜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杂诗二十七首》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传统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