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活水从浇竹,闲书会引眠。
玉溪何处所,璧月共清圆。
诗到惟供录,欢如不隔年。
何当见风度,应向日华边。
白话文翻译:
活水从竹子浇灌而来,悠闲的读书让我感到困倦。
玉溪在哪里呢?美好的月光与清澈的水面相映成圆。
诗歌的到来只是为了记录,欢喜就像没有隔年一样。
何时才能见到你的风采,应该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注释:
- 活水:流动的水,象征生机与活力。
- 浇竹:用水浇灌竹子,寓意自然的滋养。
- 闲书:指悠闲地读书。
- 玉溪:美丽的溪流,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
- 璧月:圆满的月亮,象征美好与圆满。
- 供录:记录、记载。
- 风度:风采、气质。
- 日华:阳光的光辉。
典故解析:
- 玉溪: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美丽的自然环境,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璧月共清圆:月亮与水面相映,体现了和谐美好的景象,常用来寓意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和曾谹父见寄二首》是曹勋以自然和友谊为主题的作品,诗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首联“活水从浇竹,闲书会引眠”以竹和水的意象开篇,展现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景象,暗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玉溪何处所,璧月共清圆”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之美,玉溪与明月的意象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这种自然的景象不仅仅是表面的美,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第三联“诗到惟供录,欢如不隔年”中,诗人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与对友人问候的欢喜,似乎在强调时间的流转并未减弱彼此的情谊。最后一句“何当见风度,应向日华边”则流露出对友人再次相见的期待,暗含着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以及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活水从浇竹: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水流滋养竹子,象征生机。
- 闲书会引眠:悠闲的读书使人感到困倦,表达了一种轻松的生活状态。
- 玉溪何处所:发出对美景的探询,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 璧月共清圆: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和清澈的水面,意象和谐。
- 诗到惟供录:表明诗歌的记录功能,以及诗人对创作的热情。
- 欢如不隔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似乎时间并不重要。
- 何当见风度:期待再次见到友人的风采,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 应向日华边:暗示在美好的日子里相聚,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与友人的情感比作活水与竹子的关系,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诗歌更加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深厚的情谊。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清新、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与活力。
- 竹:坚韧与高洁的象征。
- 月:象征美好与圆满。
- 书:智慧与内心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活水”象征什么? A. 死水
B. 生机与活力
C. 污水 -
“璧月共清圆”中的“璧月”指的是什么? A. 灯光
B. 明亮的月亮
C. 太阳 -
诗人希望何时再次见到友人? A. 冬天
B. 雨天
C. 阳光灿烂的日子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曹勋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王维的诗强调了“空灵”的意象,而曹勋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曹勋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