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游春 花朝》
时间: 2025-01-10 22:33: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游春 花朝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秾春无限好,正云剪春罗,水铺明镜。
满目红芳,记淡烟斜日,江南时景。
红板桥西路,有万缕绿杨拖径。
更怜次第风光,巧斗吴娘花胜。
回首夭桃露井。忆檀板银罂,那时偎并。
人在花朝,有婵娟姿格,玲珑情性。
自后堂分袂,长则是如酲似病。
可惜憔悴兰成,凄凉家令。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美好无限,正如那春天的罗绸被轻轻裁剪,水面像明镜般平滑。
满眼的红花,想起那淡淡烟雾与斜阳,正是江南的美丽景色。
在红板桥的西边小路上,绿杨枝条拖曳着小路。
更让我怜惜这逐渐变化的风光,巧妙地与吴娘花争艳。
不禁回首那夭桃的露井,想起那时偎依的檀板与银罂。
此时正值花朝,恰似那婵娟般的姿态,玲珑的情感。
自从在内堂分手,长久以来就如醉如病。
可惜如今憔悴成兰,家中一片凄凉。
注释:
- 秾春:繁盛的春天。
- 云剪春罗:比喻春天如丝绸般轻盈。
- 水铺明镜:水面如明镜般光滑。
- 红芳:指盛开的红花。
- 夭桃:指桃花,形容其娇嫩。
- 檀板银罂:指古代乐器与酒器,象征美好的回忆。
- 家令:家中的情景或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约1680),清代诗人,字梦符,号兰皋,晚号白云山人。他以词风清丽见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常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曲游春 花朝》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替之时,诗人借春天的美好表达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曲游春 花朝》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便以“秾春无限好”引入,表达对春天美好的赞美。接着,诗人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水面如镜、红花满眼,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日氛围。此后,诗中通过对红板桥和绿杨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春天的感知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回忆起美好的往昔,提及“夭桃露井”和“檀板银罂”,这不仅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是对失去的感伤。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人在花朝”自喻,带有一种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暗示着人生的苦乐交织。最后以“可惜憔悴兰成”,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哀伤,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秾春无限好:开头强调春天的美好,充满生机与活力。
- 正云剪春罗,水铺明镜:描绘春天如裙裾般轻柔,水面如镜。
- 满目红芳:眼前尽是盛开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繁荣。
- 记淡烟斜日,江南时景:回忆起江南的美丽景色,带有淡淡的愁思。
- 更怜次第风光:更让人怜惜的是春色的渐变。
- 巧斗吴娘花胜:与吴娘花争艳,表现春花的娇艳。
- 回首夭桃露井:回忆起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 人在花朝:在花朝这个节日中,感受到青春的气息。
- 自后堂分袂:分离后心情如醉,感到无比的失落。
- 可惜憔悴兰成:对美好的青春时光的惋惜,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被比作“云剪春罗”,形象生动。
- 拟人:将春天赋予人性,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整首诗多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过往的怀念,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春天: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红芳:美好与青春的象征。
- 夭桃:美丽而易逝的青春。
- 檀板银罂:美好回忆的象征,暗示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芳”是指什么?
- A. 红色的花
- B. 红色的果实
- C. 红色的布料
-
“人在花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快乐
- C. 怀念
-
诗中提到的“檀板银罂”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年轻的梦想
- C. 失去的青春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维崧的《曲游春 花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却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陈维崧更多地表现对过去的怀念,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对当下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