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游春·偕彦通游徐园,同赋。时彦通将有北行》
时间: 2025-01-10 22:1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游春·偕彦通游徐园,同赋。时彦通将有北行》
作者: 袁思亮
倦洗筝琶耳。向旧家池馆,耽弄秋色。
丛桂留人,散幽香时度,小窗帘隙。
酽酽荒波碧。空流转年涯无息。
看断肠几树斜阳,都是别离踪迹。
赋笔。工愁无力。念词侣飘萧,欢事难觅。
满地江湖,几邻莺结舍,槛鸥分席。
津鼓催征客。又一舸西风潮汐。
怕再来认取鸿泥,故情暗惜。
白话文翻译:
在疲倦中洗净琴瑟的耳朵,回到旧日的池馆,沉醉在秋天的景色中。
桂花的香气留住人心,轻轻透过小窗帘的缝隙飘散。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时间在无声地流逝。
看那几棵斜阳下的树,都是离别的痕迹。
挥笔写下诗句,却感到无力,思念的伴侣飘荡不定,欢愉的事情难以寻觅。
满地的江湖,邻里之间的黄莺在筑巢,栏杆边的鸥鸟分席而坐。
鼓声催促着征途的客人,又一只船在西风和潮汐中启航。
害怕再来认得那鸿雁留下的泥土,因此对往日的情感暗自惋惜。
注释:
- 倦洗:形容疲倦地洗涤。
- 筝琶:指古代弦乐器,象征音乐和雅趣。
- 池馆:指旧日的池塘和庭院。
- 幽香:指淡淡的花香。
- 酽酽:浓郁的样子。
- 断肠:形容极度的伤心。
- 赋笔:写诗作词。
- 鸿泥:指鸿雁留下的泥土,象征记忆和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亮,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体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友人彦通游览徐园之际,正值彦通即将北行,诗人心中难免感伤。诗中通过描写秋景,抒发离别之情,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曲游春》是对友谊与离别的深刻描绘。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徐园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愁苦。开头的“倦洗筝琶耳”便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的疲倦与厌倦,接着描绘了旧家池馆的秋色,彰显了对过去的留恋。桂花的香气和小窗帘的缝隙形成了宁静的氛围,却又与诗人心中无法抑制的思念形成对比。斜阳和别离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哀愁。
在后半部分,诗人感到“工愁无力”,在词藻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的无奈。江湖之地的繁华与孤独并存,邻里之间的黄莺和栏杆边的鸥鸟则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在暗讽着生活中的无奈与隔阂。最后,随着“津鼓催征客”的来临,诗人对未来的离别感到无比忧伤与惋惜,整首诗在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中结束,留下了读者无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洗筝琶耳:表达疲倦之状,暗示对音乐的厌倦。
- 向旧家池馆,耽弄秋色:回忆旧日的美好时光,沉迷于秋天的景色。
- 丛桂留人,散幽香时度:桂花香气浓郁,令人留连忘返。
- 酽酽荒波碧:形容水面波光粼粼,时间在悄然流逝。
- 看断肠几树斜阳:树影斜阳映衬离别之苦。
- 赋笔。工愁无力:写诗时感到无力,愁绪满怀。
- 念词侣飘萧,欢事难觅:对伴侣的思念,快乐的事情难以再现。
- 满地江湖,几邻莺结舍:描绘生活的喧闹与孤独。
- 津鼓催征客:船鼓声催促离别的时刻。
- 怕再来认取鸿泥:对往日情感的惋惜,害怕再次面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波浪,形象地体现时间的流逝。
- 拟人:桂花散香,仿佛在呼唤留人。
- 对仗:如“满地江湖,几邻莺结舍”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离别的无奈,透过秋天的意象,折射出诗人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对未来的不安,情感基调既有忧伤又充满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成熟与收获,也暗示时光流逝。
- 桂花:象征友谊与美好回忆。
- 斜阳:代表离别与伤感。
- 江湖:象征生活的繁华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筝琶”象征什么?
A. 友谊
B. 音乐和雅趣
C. 离别
D. 秋天的景色
答案: B -
“津鼓催征客”中的“津鼓”指的是什么?
A. 渡口的鼓声
B. 船上的乐器
C. 乡间的鼓声
D. 友人的召唤
答案: A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忧伤与思念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曲游春》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均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慨,但袁思亮的作品更强调离别的沉重,而辛弃疾则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袁思亮及其作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