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时间: 2025-01-11 10:56:25

万仞昆崙顶上头,颓然委□下林丘。

九随地势曲千里,一返天源经百州。

积石西边才北转,太行南下已东流。

□匀一线穿沧海,直接银河浸斗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仞昆崙顶上头,颓然委下林丘。
九随地势曲千里,一返天源经百州。
积石西边才北转,太行南下已东流。
匀一线穿沧海,直接银河浸斗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观。它从高耸的昆仑山顶奔腾而下,穿越林丘和山脉,蜿蜒曲折地流淌千里。河水从西边的积石山转向北方,经过太行山向东流去。最终,黄河如一条银线穿越大海,直达银河,仿佛浸入了斗牛星的怀抱。

注释:

  • 万仞:形容高耸入云的山峰,"仞"为高度单位,指十尺。
  • 昆崙:古代传说中的山脉,象征着高大和神秘。
  • 颓然:指山势的倾斜和崩落。
  • 九随:指河流的曲折变化,"九"字在此比喻河道的弯曲。
  • 天源:指河流的源头。
  • 积石:特指某个地理位置,可能是指山石堆积的地方。
  • 匀一线:形容河水流向的均匀和直线。
  • 沧海:指大海。
  • 银河:指天上的星河,象征着遥远与浩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历史的思考,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时代背景下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人借黄河的壮丽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

诗歌鉴赏:

《黄河》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现了其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诗的开篇便以“万仞昆崙”引入,突出了黄河的源头之高和力量。接着,通过“颓然委下林丘”,诗人把高山的雄伟与河流的柔情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美。诗中“九随地势曲千里”描绘了黄河流经的曲折与蜿蜒,生动地展现了河流的灵动与变化,仿佛在聆听河水低语。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匀一线穿沧海”描绘河流的最终归宿,象征着黄河奔腾不息的生命力,直至与大海相接,形成了自然界中一种统一的和谐。最后“直接银河浸斗牛”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赋予了黄河一种超然的美感,仿佛与宇宙的浩瀚相连。

整首诗在气势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自然的宏伟转向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大自然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仞昆崙顶上头:昆仑山的顶峰高耸入云,象征着黄河的源头。
  2. 颓然委下林丘:从高处倾泻而下,流经山林,描绘出河流的奔腾和柔美。
  3. 九随地势曲千里:黄河沿着地形蜿蜒曲折,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灵动。
  4. 一返天源经百州:河流经过众多州府,意味着它滋养了沿途的土地与人民。
  5. 积石西边才北转:在积石的地方,河流转向北方,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6. 太行南下已东流:太行山脉的南侧,河流向东流动,进一步描绘了地理的变化。
  7. 匀一线穿沧海:黄河如一条银线,穿越大海,象征着无尽的生命力。
  8. 直接银河浸斗牛:与银河相连,表现了黄河的壮丽和神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河比作一条银线,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万仞"等词汇,强调了黄河的宏伟与壮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源头、流向和归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历史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仑:象征巍峨高山,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深厚。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历史与文明。
  • 银河:象征浩瀚宇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山是? A. 泰山
    B. 昆仑
    C. 太行

  2. "匀一线穿沧海"中“沧海”指的是什么? A. 大海
    B. 河流
    C. 湖泊

  3. 诗中提到的“九随”意指? A. 河流的直线
    B. 河流的曲折
    C. 河流的宽广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 通过俯瞰远景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感悟;而《黄河》更侧重于河流的流动与其文化象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